融入城市血脉,带火工业遗产
曾几何时,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曾在过去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厂房关停,逐渐废弃。如今,借助旅游这张牌,很多工业遗产被唤醒,“活”了过来。当脱胎于工业遗产的文旅项目在全国多地走红,工业遗产游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然而,工业遗产游尽管唤醒了工业遗产,但要使其成为真正的旅游热点,仍面临不少考验。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充分保护的问题,也就是要让工业遗产“活”起来。所谓充分保护是以肯定工业遗产的多元价值为前提的。当然,这不是基于静态的认识,而是结合新的环境条件所展开的再认识。譬如,工业建筑虽然曾经闲置或被废弃,但其在粗犷结实的空间结构下所隐藏的人文历史价值足以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置身其中,人们仿佛望见了城市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了老一代建设者对城市工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保护不只是恢复原貌,而是对其多元价值的发掘。
进一步讲,充分保护总是与合理利用相关联的。换言之,要唤醒工业遗产的记忆,并触发人们的探索和思考,才能让其真正“活”起来并“火”下去。融入城市发展格局是一条根本的出路。一方面,需要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进行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需要与城市发展格局保持功能协调、风格统一。
正是基于地域独特性和城市发展的多元需求,人们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各种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模式。譬如,博物馆模式是把工业遗产改造成工业遗址性博物馆,利用废弃工业设施开展各类型活动。公共游憩空间模式是将其改造成以工业景观为主题的大型公园。文化艺术产业区模式则是把工业遗产改造为艺术和创意设计产业机构的办公场所和作品展览场地。甚至还有购物旅游区模式,可以为当地人和旅游者提供商业服务。而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复杂需求,综合复兴模式应运而生。改造后的工业遗产囊括了公寓、商店、餐馆、办公楼、博物馆、学校等功能板块,俨然是一处城市综合体。这些模式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借鉴利用和展开再创造。
有一位哲人说过,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只要规划得当,遗址仍可以以另一个身份重返舞台,利用其历史优势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昌明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并对其展开充满智慧的再利用。(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