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服务业机器人成创业蓝海

时间:2022-04-11 10:05:55

 

来源:财联社

过去一年,是服务机器人行业丰收的一年。

从出货量和投融资来看,服务机器人都呈现火热状态。相比于前些年百台级别的年出货量,近一年间主要厂商出货量开始翻倍式快速增长,部分厂商的年出货量达到数千台,累计出货量过万;头部服务机器人企业的融资也已经达到C轮,部分厂商融资已经超数亿元人民币,如:达闼机器人超10亿元的B+轮融资;普渡科技5亿元的C轮融资。2021年12月,专注于聚焦家用清洁机器人场景的追觅科技甚至以36亿元的C轮金额,构成当年整个机器人领域公开披露的最大单笔融资。

劳动力缺口,人力成本上扬,机器人单价日渐下调等合力作用,是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爆发的根本驱动所在。目前,服务机器人主要聚焦于to C家庭和to B商用两大领域,前者主要用于家庭清洁场景,后者则在物流配送、餐饮、农业环卫、商业零售等场景有着不错的普及率。

在业内看来,服务机器人应用落地最难的是对于场景的理解,这也是投资人认为在这方面有技术突破的的企业核心价值所在。因以服务特性著称,服务机器人在未来要想成为像手机、电脑类似的通用硬件,还需要在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不断迭代。未来,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后起之秀

服务机器人是指用于非制造业、以服务为核心的机器人,细分起来,又可以分为to C的家用机器人和to B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前者主要包括扫地等服务家庭清洁的产品,后者主要服务于物流、配送、餐饮等商用场景。

从机器人行业的细分结构来看,目前工业机器人稳居市场第一,服务机器人作为后起之秀,发展势头已经不容忽视。

元璟资本投资副总裁刘昕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而言,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增长偏线性,但服务机器人在未来的增长速度和天花板将会非常高。

一方面,服务机器人尤其是to C的消费级产品,对价格比较敏感。技术进步和机器人产业链的完善,使得服务机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也带动了服务机器人需求增长。

中金证券研报指出,目前的服务机器人成本中,感知与运动控制等核心零部件成本占到了70%,随着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的竞争加剧,核心零部件价格在持续下降。以激光雷达为例,处于技术领先的龙头公司Velodyne已宣布计划将激光雷达平均单价从2017年的17900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600美元。服务机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得服务机器人的门槛降低。

另一方面,人力缺口的扩大,而蔓延至今的新冠疫情让无接触式服务需求暴增,测温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各种类型的服务机器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又进一步助推了服务机器人的关注度。

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已经处在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在清洁、物流、餐饮等场景已经有不错的普及率,进入快速推广的阶段。另外,在商业零售、公共卫生、电力能源、农业环卫等劳动力紧缺领域,服务机器人正在形成愈加成熟的方案,形成标杆案例,体现出价值。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5.8亿美元,服务机器人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市场规模预计达125.2亿美元,占比37.2%。

to B和to C 双轮驱动

相较于已初步产业化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正成为创业和投资的蓝海。

采访中,刘昕提到,从需求满足程度而言,大量的商业场景,比如送餐、送货、医疗手术康复,甚至家庭清洁等细分场景的机器人使用率目前来看还是极低的。

低渗透率意味着高增量空间,这是刘昕现在更加看好服务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的原因。

上述细分场景中,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将服务机器人作了to C和to B之分,前者因切实解决用户日常清洁等的实际需求,且产品趋于标准化,无需定制,无需给客户做部署和安装,产量和渗透率得以快速提升,已是现阶段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增长翘楚,甚至在A股已经催生出科沃斯、石头科技两家上市企业,并且都在资本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

面向B端市场,专业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也在蓬勃发展。

YOGO机器人是专注于做物流配送的机器人服务商,目前主要聚焦于地产、酒店等室内楼宇场景。这次上海疫情期间,YOGO机器人投递了100台机器人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辅助送餐送药。

YOGO机器人联合创始人蔡晓玮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YOGO之所以切入楼宇场景,一方面是基于创始团队本身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克服了楼宇场景的高复杂度,也意味着拥有了在所有的室内场景做移动工具的能力。此外,楼宇配送机器人在为B端服务的同时,还能近距离触达C端,可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服务楼宇经济的内循环。

蔡晓玮认为,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除技术要求之外,更难的在于对场景的理解和深入程度,比如在餐饮场景,要如何与餐厅环境、后台餐饮管理系统结合;楼宇配送,要如何与楼宇整体的电梯、闸机以及无规则的人流等整体环境相融合。

“to B端的服务机器人,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工程类项目+人工智能的落地,以YOGO服务的楼宇环境而言,配送机器人除了要达到L4级别的室内无人驾驶,与电梯、闸机等物联设备形成AIoT,还要与大厅、楼梯等场景充分磨合,在没有交通规则的室内,给机器人制定行为规范。”

“企业的核心投资价值在于对客户场景的深度理解。”刘昕告诉记者,商业化能力是其判断投资标的的一个重要因素,拆开来看就是能否深入理解客户的需求场景,并且能够快速把这个场景转化成产品。

定位感知和交互能力需要技术再突破

尽管机器换人趋势、产品成本下调等多方合力,让服务机器人越来越贴近生活,但要想成为像手机、电脑类似的通用硬件,尚需时日。

在过去,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机器人更多以固定的路线、固定的程序,在设定的场景中工作。出于服务特性,服务机器人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服务机器人从被动工作,走向主动智能的重要前提。

“最核心的首先是定位感知和行走技术。”刘昕认为,以家用机器人为例,目前的产品水平整体还处在及格线附近;其次是交互能力,这方面也值得去迭代提升。

从全行业来看,上述技术正在取得一系列进展。

定位方面,由于SLAM自主导航技术的引入,服务机器人已具备环境适应力。目前国内提供SLAM技术的企业主要有速感科技、思岚科技等,国外科技巨头苹果、谷歌等也在大力发展SLAM技术。

路径规划方面,硬件层,由于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实现服务机器人低速情景中的精准控制和高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龙头企业如汇川技术、埃斯顿等在伺服电机、减速器方面技术进步较快,已取得一定市场份额;软件层,路径规划算法的逐渐成熟,叠加SLAM的发展,使服务机器人更进一步从早期在设定环境、设定路径下重复机械运动,走向了自主规划运动路径,与环境交互的智能化方向。

此外,图像识别、语音交互等AI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使得服务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人机交互性得到增强。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并将随着技术升级、成本下探、应用场景拓展蓬勃发展。在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地图中,建议关注机器感知、人工智能和服务机器人本体三个领域。

这也意味着,未来,在底层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有更强的核心能力的机器人公司,我们的确也更愿意投资,市场也更愿意给出更高估值。”刘昕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