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平台成跨境贸易和服务重要载体 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政协委员的关注点都聚焦于数字经济,积极为我国数字经济谋发展、献良策。
数字平台成跨境贸易和服务重要载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长期研究数字经济,她对本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平台作为跨境贸易和服务的重要载体,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了全新发展空间和路径,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和服务增长的新引擎。而跨境电商平台作为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纽带,逐步成为链接内外双循环的重要一环,并将主动响应国家关于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号召,积极推动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助力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再升级。
孙洁建议,一是降低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优惠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适用门槛;二是为中小微企业境外申诉提供制度保障;三是鼓励平台企业发展,提升议价能力;四是继续加大对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陈晓红表示,当前,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监管面临着全球数据治理规则角力日益加剧、部分行业数据监管缺位较为严重、跨境数据安全防护面临技术挑战、数据监管与执法权力相对分散等现实问题。因此,亟须通过制度创新增强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打造全球数据要素汇聚高地,营造全球开放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对本报记者说,亟待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构建数字经济的法治保障体制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对本报记者说,以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所在。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马珺认为,一是发展数字农业。数字农业能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在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生产精细化以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发展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从农业领域具体实际入手,通过构建农业与大数据、云计算、新兴技术等新型结合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发展新突破。
二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基础设施,以数据为驱动,利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监测生产与商业运行规律、驱动价值链和网络化协同。同时,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将全面融合,有效将消费端数据注入到制造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以销定产,打通金融、物流等消费端资源,整体赋能制造企业的转型。
三是发展数字医疗。应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构建“医疗云”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卫生监控体系;三是建立全国联网的药品数据库。
四是优化数字政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与理念的创新,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透明,满足公众享受便捷优质政府服务的基本诉求。数字政务的核心应立足于便民服务,制定整合的数字化路线,使办事体验更加便利化、证照运用场景化,推动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进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建议,继续鼓励头部数字科技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好头雁效应;优化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激发市场创新热情和能力;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政策的可预期性,优化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