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如何扩内需、保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答案。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在当日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今年做好稳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更讲究目标精准,在重点领域发力。
一是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二是瞄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跟“双创”紧密结合、跟新发展理念完全吻合、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大规模新兴产业;三是实施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特大城市要瘦身健体,大中城市要补齐短板;四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养老、托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
重点领域投资扩内需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扩大有效投资作出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围绕粮食能源安全、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交通物流和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城市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建设,建立协调机制,做好融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投资不仅立足当前,也是为今后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提供动力和服务的重要因素。”何立峰表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内含的2600多个重大项目,目前已有96%开工,正在稳妥有序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4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00亿元。此外,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目前还有去年结转的部分资金可用,政府投资的总盘子也比去年扩大,将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民间投资是投资的大头,我们将合理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充分发挥对有效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3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说。
今年地方专项债券规模3.65万亿元,和去年持平,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表明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的总体调控基调更加突出。
“政府专项债券可以说是最适合的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既透明规范,又总量和结构可控,保持稳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适度超前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抓手。”吴亚平提醒,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对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乃至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完全一样,合理扩大地方专项债使用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适合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
当前新型城镇化以及传统基建仍以改善民生和“稳增长”为主要目标,新型基建在兼顾“稳增长”目标的同时,对于提升我国在新技术、新经济领域的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吴亚平指出,新基建连接消费和投资,甚至创造新兴消费,在当前消费还不同程度受疫情制约情况下,新基建的乘数效应相对较大,因此适度超前开展新基建投资具有较好的效应,也是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点。
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许召元表示,目前传统“铁公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数量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需要引导投资逐渐转向被市场忽略的民生项目,各地政府也要在自身财力可负担的情况下选择重点民生项目进行精准投资。
其中,“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的投资项目。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随后,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地下管网、水利工程建设相关政策。
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预算”,对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州等17省20市发放共计88.8亿元资金。
2022年初,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河南、山西等省份陆续在政府工作报告、重大项目清单、一季度住建工作会议中,明确了各自的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规划路线,该民生领域也成为今年一季度基建项目集中开工的重点。
以去年遭遇重大洪涝灾害的河南省为例,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重点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注重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防涝工程体系。绘制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智慧管理一张网。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开展易涝积水点综合治理,提标改造地下空间防洪排涝设施,提升地下交通避险能力。
同样,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全国城镇燃气使用规模增长迅猛,燃气安全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用气人口已经超过6.67亿人,全国城镇燃气使用普及率已经达到97.87%。而导致燃气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燃气管道老化老旧,目前全国已有近10万公里燃气管道出现不同程度老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2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今年将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力争开工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约2万公里,并有序推进城市供水、排水、供暖管网改造、防涝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一方面我国早期建设的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老化,另一方面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迫切需要更新改造。”吴亚平说,目前防洪排涝和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燃气和排水等市政管网设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投资的部分提及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逆周期调节。
“因为很多地方债对投资项目有一定的回报率要求,而以城市管网为代表的一些民生短板项目,虽然社会效益比较大,但是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直接回报率相对低,以前很难获得地方债的支持,现在就到了转变的时候。”今年需要政府投资向重点民生项目倾斜,牵头撬动民间投资的进入并考虑主动让利,同时需要量化项目的可期盈利,使民间资本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预期,进而积极参与到相关领域的建设中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
关于“对外开放”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增长21.5%,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1万亿元,增长14.9%,实现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在继续深入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中国需要进一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赵萍建议,中国可以从两方面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加快顶层设计,提升制度型开放的系统性。准确把握制度型开放的最新特点,在开放的重点领域、开放平台、开放载体和开放政策上,进行系统性设计。二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压力测试。坚持制度型开放和高水平安全有机统一,加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利用好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平台,做好压力测试。
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2021年,中国外贸全年规模连续跨了5万亿、6万亿两个台阶,达到6.05万亿美元。去年前三季度,以美元计,我国外贸的国际市场的份额达到了15%,是1958年以来全球单一经济体的最高的份额,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但是,外贸高增长的背后也给今年稳外贸的工作增加了压力。
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指出,今年稳外贸的压力非常巨大,形势也非常复杂严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基础上,叠加阶段性因素的消退,在“高基数”上再增长,压力很大。
“特别是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有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也影响了他们接单的信心。”王文涛说。
三重压力对于外贸的影响很大。尤其从预期减弱来看,现在外贸企业缺箱、缺工,部分外贸企业缺订单。原材料价格、运费以及用工价格的上涨困扰着外贸企业。全球的疫情反复造成外需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供给冲击则主要表现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瓶颈未得到缓解。世贸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减弱。
赵萍认为,今年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因素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市场是稳住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二是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增长动力强力,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有能力应对外贸出口带的压力;三是外贸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四是中国市场主体活跃,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五是中国主动扩大开放,释放政策红利,外贸增长新动能增强,新业态和改革开放前沿的外贸增长更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
赵萍表示,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有利于促进产业与消费双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扩大进口可以弥补供给的短板,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对世界各国的优质商品和服务需求都会有所增加。
魏建国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贸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当前,外贸高峰期的拐点还没有出现,中国一定要多举措把外贸稳住,为巩固提高做准备,这是非常重要的。
魏建国建议中国可以重点从三方面着力稳固提升外贸:一是加强市场多元化,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非盟以及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二是要加大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研究,建立海外仓,抵御运费上涨风险,抓好新模式新业态。三是加大进出口商品的转型升级,提高外贸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附加值、高新技术占比。
面对目前中小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等现象,赵萍建议,要加强“跨周期”调节,注重长短政策有效衔接。一方面,短期内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以政策稳带动稳就业、稳外贸、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不能急转弯。另一方面,注重中长期政策的衔接,要给中长期问题留有应对余地,突出政策的系统性、全局性,还要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的平衡。聚焦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等中长期问题,通过鼓励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
魏建国强调,目前我国外贸处于较好的发展窗口期,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疫情过后的经济恢复,窗口期的红利可能会逐渐减弱,让我国外贸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外贸企业必须利用好这一年到一年半的窗口期,积存力量有待迎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积极利用外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
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了1.15万亿元,是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增速达到了14.9%。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首次超过了30%。
今年1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了11.6%,在海外疫情反复等外部不确定的因素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减。
魏建国指出,2021年全球外商投资总体回落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达到1734.8亿美元,且大多为异地投资。说明了外国对中国的市场普遍看好,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连续多年缩减负面清单,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大大提升了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地位。
赵萍认为,从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看,虽然东部地区利用外资稳步增长,仍是外资流向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东北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着力点。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之下,中西部、东北地区开发开放迎来窗口期。特别是中西部、东北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格局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明显。
赵萍指出,中西部、东北地区正在抓住政策利好,全方位发力构建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另外,即将出台的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也将进一步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倾斜,鼓励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东北地区。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吹风会上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对外资方面的政策重点包括:一是要落实好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确保负面清单压减以后外资能够依法平等进入这些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二是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三是建设好中国对外开放的平台。包括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今年中国还要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魏建国预计,今年中国吸引外资将超过去年。更重要的是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不仅在制造业,也会转向中国的服务业。不仅是传统服务业,而且还会投入新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养老、健康、卫生和教育等。“外商在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投资还有更好的发展余地和空间。”魏建国说。
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要支持企业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
1月1日,RCEP正式生效。
魏建国表示,RCEP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RCEP由各种发展制度和发展经济层面不同的国家组成,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其次,RCEP的区域累积规则也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调整完善产业链结构。最后,RCEP使中国的超大市场发挥了极大的力量。随着中国市场,尤其中国的内销市场越来越壮大,大批的日韩企业,包括美国和欧洲企业都将对中国的投资由投资转口型转变为投资市场型,这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RCEP的生效将使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重塑经贸格局,这对于今后不仅仅是中日韩自贸协定,包括今后CPTPP和其他的自贸协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魏建国说。
赵萍建议,企业利用RCEP时要注意几个机会:一是要利用好原产地累积规则,利用优惠的协定税率扩大货物贸易进出口。二是利用好原产地证书新规则,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拓展服务贸易的市场机会更多,进口关键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中国外贸企业拓展服务贸易进出口创造了更多机会。四是抓住新的投资机会,加强产业链布局,根据各国不同的优势,将同一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布局。
2021年9月,中国提交了正式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
魏建国表示,中国申请加入CPTPP,是兑现了加入WTO以来的承诺,尽到了义务和责任。相较于当时的入世谈判,CPTPP的难度没有那么大,与中国的改革方向也是一致的,中国一定能够克服。中国还会朝着更高的开放水平迈进。
赵萍介绍,RCEP正式生效意味着我国制度型开放又再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国在海关管理和贸易便利化、投资、政府采购等领域的规则制度,已率先借鉴国际先进规则,同CPTPP条款要求的差异较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已经优于CPTPP条款要求。但在跨境服务贸易、金融、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知识产权、环境等领域的开放仍有一定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