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向非洲处理过期疫苗实际在害自己
“这是疫苗民族主义。发达国家掌握了这些疫苗,然后将它们囤积起来。直到疫苗即将到期时,才把它们送给我们,有的只剩两周就过期了。”尼日利亚国家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局局长费萨尔·舒艾卜日前愤慨地表示。
尼日利亚10月曾从欧洲接收了250多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但其中近一半已于11月到期。为平息本国民众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尼日利亚政府上周被迫将这些过期疫苗集中销毁。
对于这个非洲第一人口大国而言,这显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当前,尼日利亚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3万例。在第四波疫情冲击下,该国近期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在1000例以上。而该国民众第一剂疫苗接种率仅为6%,他们对更多疫苗供应的迫切期待可想而知。
在非洲,像尼日利亚这样收到西方过期疫苗的并非个例。早在今年7月世卫组织的统计就显示,非洲8个国家面临过期疫苗的困扰。马拉维、南苏丹等国都曾被迫销毁、弃置数万剂疫苗。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到今年年底,只有5个非洲国家能实现为40%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帮助非洲国家获得足够可用的疫苗,显然是全球抗疫重中之重。
与过去“宁可让疫苗过期也不援外”相比,欧洲有些国家肯对非洲解囊相助是个进步。但它们援助非洲的疫苗既要有数量也要保质量。如果疫苗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那么捐赠者的诚意就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曾公开表示,“我们不想让国民觉得我们什么都要,我们不是垃圾倾倒场。”
非洲国家被迫销毁过期疫苗,折射出西方“疫苗民族主义”仍然在作祟。以美国为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今年3月至9月该国浪费了至少1510万剂疫苗。更有美媒报道称,美国浪费的疫苗数量远超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数量。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本月初曾批评说,“富裕国家订购了超过他们本国人口需求的疫苗,而当我们想要疫苗的时候,他们却只给我们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表现出的贪婪,的确让人非常非常失望。”
“疫苗鸿沟”是全球当前战胜疫情最大阻碍。向有需要的低收入国家伸出援手,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方面,中国始终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对外援助言必信、行必果。
截至11月底,中国已向非洲提供了约1.8亿剂疫苗,几乎覆盖所有非洲国家。在不久前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如今,从东非的乌干达,到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莫桑比克,中国援助的新一批疫苗已陆续抵达。而且,中国研发的灭活疫苗保质期普遍在2至3年,且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不高,非常契合中低收入国家需求。
“2022年必须是我们结束这场疫情大流行的一年。”这是世卫组织的呼吁。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抗疫版图就不能有任何一块短板,必须在疫苗公平分配、中低收入国家广泛接种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非洲需要雪中送炭的真援助,而不是处理过期疫苗的假捐赠。西方国家应当负起责任,同中国一样向非洲提供保质保量的疫苗,为全球筑起免疫屏障作出努力。全球化的今天,只要还有一个国家没消除疫情,世界就难言安全。西方国家帮助非洲,实际是在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