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内外兼修” 多家银行拟补充资本
近期,无锡银行、齐鲁银行、浙商银行等上市银行融资“补血”动作频频。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以及中国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落地,部分银行中长期面临更高的资本管理能力要求,未来需同时加强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源性资本补充,缓解中长期资本压力。
多家银行拟补充资本
无锡银行10月29日发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显示,此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3.20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
齐鲁银行10月29日召开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关于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多项议案。根据前期披露的公告,齐鲁银行拟发行不超过8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浙商银行10月28日发布的配股公开发行证券预案显示,本次配股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80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8%。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多渠道融资热情不减。以股权融资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多家上市银行已通过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合计融资1312.11亿元。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今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维持了较大强度,资本消耗加大。上市银行除内源资本补充外,积极应用配股、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样的资本工具进行外源资本补充;同时,通过加大轻资本业务发展力度、优化信贷投放结构等方式,减缓资本消耗压力。
部分银行面临更高要求
在商业银行积极补充融资“补血”背后,资本补充压力客观存在。伴随着近期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以及中国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落地,意味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和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面临更高的资本管理能力要求。
日前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4家城市商业银行入选D-SIBs名单,按照监管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
银河证券分析师张一纬表示,短期来看,入选银行均满足附加资本要求,不会影响信贷供给能力,中长期则面临更高的资本管理能力要求,亟需建立资本内在约束机制,提高资本内生积累能力。
对于D-SIBs缓解资本压力的策略,王一峰建议,在内源性资本补充方面,应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稳定存贷利差和净息差(NIM)运行,避免净资产收益率(ROE)水平过快下滑;同时积极推动向轻资产业务转型;后续如果面临达标压力较大情况,可考虑灵活调整分红比例。
在外源性资本补充方面,王一峰表示,可择机发行可转债,推动主要股东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建议推广使用资本计量高级法,实现资本节约;另外,针对银行自身禀赋优势,定增、配股等方式亦是可选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对于入选G-SIBs的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而言,若单纯依靠利润内生补充资本,则可能限制资产投放和增速,因此要更加注重创新设计、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有效达到监管要求,维护经济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