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投资的两大误区:过度分散与错误分散
我们经常讲“分散投资”,但真正操作起来,却经常会陷入以下两大误区。一是“过度分散”——在没有精挑细选的情况下持有一大堆基金,只要别人一推荐就买,这买一只,那买一只。二是“错误分散”——由于缺乏专业分析,投资于多只基金名字差异大、实际投资风格趋同的基金。
误区一:基金投资的“过度分散”
少数优质公司,创造了大部分收益
我们先不讲基金的故事,先从股票市场讲起——关于有多少股票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我们梳理了2011年开始存续的2117家A股上市公司,这2000多家上市公司在十年前(即2011年5月末)的总市值是29.4万亿,在今日(即2021年5月末)的总市值是56.8万亿,十年间增长了近1倍。然而,在这超过27万亿的市值增长中,前30家公司贡献了50%,前130家贡献了80%,剩余的近2000家则合计只贡献了另外的20%市值增长。也就是说,A股的大部分市值扩张,来自于少数头部公司。
持有过多基金可能会拉低整体收益
其实,基金投资同样如此——真正能穿越市场牛熊、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丰厚利润的产品并不多。通过数据测算,至今为止存续时间超过十年的权益类基金一共有500多只,如下是这些基金的年化收益分布图。可以看到,这500多只基金中,过去十年年化回报超过20%的仅有9只,占比不到2%,收益在15%——20%之间的也只有98家,而剩余的428只基金的年化回报水平均落在15%以下。所以,真正能在长期维度上为持有人创造出色回报的基金并不多。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兴证全球基金测算;数据区间:2011/5/31——2021/5/31;
选基金并不像买彩票那样纯靠运气和概率,选基金是有迹可循的,用正确的方法,多花些时间研究,是有很大可能挑选出长期业绩优异的好产品的。但如果你在投资中过度分散,即使有幸选到了那些头部产品,你的持仓总回报也会被其他普通基金“平庸化”。所以,与其无方向式的广撒网,不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精选出几个长期业绩出色的优质基金经理,然后长期持有他们管理的产品。
如何选到长期绩优基金?
1、长期居于收益榜前列
长期绩优基金不一定要是第一名,但一定是长期稳居前列。
因为有些短期排名居前的基金可能只是踩准了热点,如果风格轮动、热点降温,那业绩很难有持续性。
而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投资不会追逐热点,但也不会“固守己见”,在一套稳健且有效的投资框架下在运行,持续性会更好,也更适合长期投资。
2、产品净值走势突出
长期绩优的产品,净值曲线都非常类似,在成立初期可能会与业绩基准和沪深300有较高的拟合度。但随着时间推移,产品业绩较业绩基准及沪深300会有非常明显的超额收益。
3、跌时回撤小、涨时跟得住
这些历经牛熊仍旧获得不错业绩的基金,具备怎么样的特质呢?据平安证券“跌时回撤小、涨时跟得住”的绩优基金研报中指出,结合这些基金的仓位变化和换手率情况,呈现2大特征:
不依赖择时:仅少部分基金在15和18年市场回调时做过激进的仓位调整。大部分基金基本维持了较高仓位运作,表明大比例择时可能可以使得基金在市场回调时回撤较小,但难以做到在市场拐点向上时跟住指数。
中低换手:绩优基金换手率总体保持中低水平,在15年下半年和18年上半年时较高,近年来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从全市场的基金及基金经理来看,中长期业绩优异基金经理投资方法都会有共性的地方,他们一般都会非常重视选股,而且会重视持仓的均衡,同时看重长周期的投资,而不采用短期的视角。
所以说,能够穿越牛熊的绩优基金总体还是依靠选股和均衡组合结构来应对市场回调,并不过分依赖择时和高换手的交易手段。
误区二:基金投资的“错误分散”
分散投资的目标是实现“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组合的净值波动”的效果,也就是说在不同市场风格下,组合分散投资的策略可以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因此,分散投资是需要专业研究和审慎分析的,并不是简单地持有一篮子基金就行了。
但很多基民由于没系统性地接受过投资专业培训,常常误以为“只要持有很多不同的基金就是分散投资”或者“可以根据基金名称来判断基金风格”,这就很可能陷入“错误分散”的误区。
举个例子,假设有如下4只基金,以下两张表分别是他们的前五大重仓股和行业分布。可以看到,这四只基金虽然名称差异很大,但站在该季报发布时点,4只基金的重仓几乎雷同。基金1和2的重仓股高度重合,而基金3和4虽然在持股上有差异化,但所属行业仍然趋同。所以,从持仓上看,这个组合并没有做到“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