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未触底 行业步入精细化运营时代
近期,地产股表现冰火两重天,市场态度分化,折射出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巨大压力。
今年前8月,地产行业经历调控超420次,政策覆盖之广、影响力之大远超历史同期。
近年,很多房企启动内部调整改革,旨在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增长。如何把握时机,助推企业中长期发展,成为每名地产人的必修课。
近日,佳兆业集团控股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刘策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21届年会上表示,悲观者永远正确,但乐观者才能生存。爆雷之后活下来的企业,应当“发下等愿,结中等福,成上等事”,降低预期。
“之前房企之间竞争主要是资金、土地、人才资源要素的竞争。在土地端集中供地政策、三道红线政策调控背景下,房企之间的竞争进入运营能力、产品力、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刘策表示,房企间的竞争已更加细化。
房地产市场未触底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随着前期出台的调控政策不断发酵、信贷持续收紧,叠加市场进入淡季,新房、二手房上涨城市数量持续减少,降至年内最低水平,新房价格涨幅回落、二手房价格止涨转跌,这是今年以来二手房价格首次出现下降。
从8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房价指数来看,新建商品住宅上涨城市数量46个,较7月减少5城;
调控力度不减,房地产行业已进入缩量市场了吗?
对此,刘策认为,从行业大周期看,当下市场还没完全到下行周期。目前,引发市场下行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既有投资客离场,也有刚需客受政策误伤或者进入观望阶段。一段时间后,刚需购房人群逐渐恢复,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将回归基本面,需求还是会处在相对高位,而不是马上进入下行趋势。
市场下行压力之下,房企销售表现难言乐观。8月,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29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10%,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表现不及历史同期,TOP100房企单月销售操盘金额同比下降20.7%,环比下降10.7%。
与此同时,房企以价换量引发市场乱象。多城相继出台楼市“限跌令”,防治房价大涨大跌。
刘策认为,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跟进“限跌令”,一些人口与产业支撑不够的城市面临房价下跌压力,部分房企不可避免地希望通过降价等措施快速去化回笼资金。
关于第四季度是否将出现大规模降价潮,刘策给出否定答案。在他看来,一方面,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在售项目都是限价房,降价空间小;另一方面,大部分房企对政策已有一定预期,知道降价空间不大。
行业步入精细化运营时代
地产行业迎来大变局,房企发展逻辑亦发生重大变化:力求取得规模、利润与安全三者的平衡,“活下去”成为最迫切的诉求。
现实问题是,眼下多数房地产企业为上市公司,如果仅要求安全,则无法满足股东对利润的要求。
刘策认为,房地产的逻辑关系相对简单,但也存在悖论。对多数房企而言,安全建立在一定的增长速度之上,销售规模和负债规模相适应才能达到安全边界。但目前市场进入下行阶段,企业要适当放慢速度,不能激进投资。控制节奏的打法看似安全,实际上是更不安全。
事实上,当房地产市场接近天花板时,多数房企选择转型,向管理要红利。暴利时代远去,房地产行业正走向精细化运营时代。
“负债水平、投资节奏、业绩增长,这些指标确实一开始就要定下来。我们现在的做法就是大层面上慢慢淡化(考核)色彩,更关注如何做好精细化运营。”刘策表示,精细化运营最核心的点是既能够保证速度,又能够保证安全,同时还能保证利润。
具体而言,刘策认为要“向时间要利润”,尽快拿地,只要回款快、开发快,房企一定是安全的。对大企业而言,最核心的成本是财务成本,可以用快周转抵消财务成本。企业应从微观模式的改革应对庞大行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