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特殊教育体系 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这个文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保障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全局高度,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和总体部署,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是改变残疾人民生和命运的根本途径。《规划》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具体规划了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明确提出“十四五”我国残疾人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规划》关于我国残疾人教育发展的这些论述,为各地制定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思考体会,对《规划》的教育部分做一解读。
加快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
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普及程度,是“十四五”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重要任务和发展水平指标,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合法教育权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根本措施。根据国务院《规划》的要点,“十四五”期间,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各类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努力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普及程度。
首先,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仍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特殊教育和整个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九作为基础,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残疾人民生改善,就是一句空话。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我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九入学率已高达95%,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但是在这个入学率中,送教上门的比例偏高,残疾儿童少年中途辍学比例也不容忽视。要使这些送教的和辍学的残疾学生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十四五”期间,残疾儿童少年普九任务依然艰巨!
所以,国务院的文件明确提出,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巩固普九入学率,重点是控制辍学率,力争使更多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能到学校读书;二是提高,不仅要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普九入学率,确保每一个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还要提高普九质量,也就是说,“十四五”期间,要转向高质量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
为此,要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每20万人口兴办一所特校),大力推进随班就读,支持符合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单独设立特教班、特教幼儿园、特教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开展随班就读的普校加强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九质量。
其次,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一方面是要更加重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积极推进残疾儿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进程,更加注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与早期康复的结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青少年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各级残联要积极支持所在地普通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校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工学结合的育人合作机制,提高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此外,稳步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面向残疾考生开展单考单招,增设更多的适合残疾学生的专业,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校开展残疾人融合教育,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接受高等融合教育,更加充分平等地融合社会;相关部门和高校要为残疾学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和部分职业考试提供合理便利;高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无障碍、课程资源和学习策略等专业支持服务,帮助更多的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建设国家现代化事业的栋梁之才。
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大力推进随班就读
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是我国残疾人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趋势。而随班就读是我国实施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推进随班就读,发展融合教育,是需要支持的,没有支持,就没有融合。普通学校是实施随班就读的主体,所以,国务院的《规划》明确提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要以普通学校为主体,加强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发挥专家委员会和高校的专业作用,建立国家、省、市、县(市、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一是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制度设计要求,各地要依法普遍建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并充分发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残疾儿童早期筛查、评估认定和转衔安置等制度,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学教育安置。
二是发挥高校等机构特殊教育专业优势,建设国家和省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基地)。各省也要在市、县(市、区)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或指导中心,全面统筹协调区域特殊教育,并为区域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提供巡回指导和专业支持服务。
三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残疾学生规模、类型、分布等情况,加强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布局调整,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
其次,加强普通学校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开展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要加强学校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建立校级层面的融合教育管理机构,建立由特校巡回指导教师与普校资源教师及各科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加强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培训,建立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设备和专业人员,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开展教育评估以及根据不同学生特殊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差异化教学、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重视辅助技术、互联网+、线上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以现代科技手段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家庭教育,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此外,加强残疾人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建设。随班就读是一项渐进而需要不断创新探索的实践过程。所以,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项目建设,试验引路,典型示范,由点到面,渐次展开;同时要求各地要加强对随班就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注意总结各地开展随班就读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指导和促进各地随班就读高质量发展。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教育是培养人的的活动。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设者。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特殊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以,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进一步要求各地要立足育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建设,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特殊教育育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使残疾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首先,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
自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关心、支持和办好特殊教育以来,中央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总数已达2244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后,根据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国务院的《规划》要求各地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学校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办学条件从初步达标向规范化、现代化转型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在办学条件上,要根据不同类型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科技革命的新发展,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学校住宿条件、无障碍设施、康复功能室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学校、智慧课堂发展步伐,增强辅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高标准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努力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区域推进融合教育专业支持资源中心和当地办的好的典范学校。二是要加强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将学校教学、人事、财物等方面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校的轨道,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办学质量。
其次,继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特殊教育育人方式。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所以,国务院文件要求各地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改革教学教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应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能够胜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时代新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执行国家特殊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注意发挥家庭和社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努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三是要根据《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快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是盲聋学校),要加强教学语言的规范化使用,提高教学规范性和有效性。
此外,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以,国务院文件强调“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一是在教师培养这个环节,要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创新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方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二是要加强特殊教育在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三是要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形成发展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水平。
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十四五”期间,首先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教育作为改善残疾人民生的重要手段,予以更加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领导,切实保障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等财政政策落实到位。
其次是建立残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幼儿)予以资助。
再次,要加强区域特殊教育人、财、物供给能力和资源中心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辅助器具、特殊学习用品、康复训练和无障碍等支持服务。
此外,加强特殊教育督导,形成促进和保障特殊教育发展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促进特殊教育质量提高;加强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