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碳中和当概念炒作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而在二级市场上,“碳中和”概念股早已成为耀眼的明星,某股票因“碳中和”概念,甚至被连拉21个涨停板。不仅题材股表现抢眼,不少和“碳中和”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也被调研机构“踏破门槛”。
“碳中和”概念火热背后有其原因。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碳中和”概念股成为今年资本市场上的热点。
客观来说,“双碳”目标的提出确实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有报告预测,“双碳”目标未来会给中国带来70万亿元以上的绿色产业投资机会。作为“碳中和”必不可少的负碳排放领域,也因此成为黄金赛道。这种以吸收转化二氧化碳为主要形态,使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经济模式,能够最大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扼制温室气体排放。
虽然未来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碳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开启,未来交易机制及相关政策还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相较于金融资本市场而言,碳交易市场还是个比较小众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碳交易仍以现货交易为主,碳债券、碳期权、碳质押等产品仍处于地区试点阶段。所谓的“碳中和”概念公司也没有成熟的业务模式,整个行业还在发展中。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贸然押宝“碳中和”概念,以简单粗暴的产能削减、产品涨价逻辑来炒作相关股票,风险极大,很容易被大资金“割了韭菜”。同时,过多的资金炒作,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恶意炒作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也不被监管部门所容许。近日,证监会表示将坚决贯彻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落实“零容忍”工作方针,立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监管大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密切关注账户联动、密切关注异常交易,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行为,持续净化市场生态。
眼下,“碳中和”概念火热大多还是市场炒作的结果,题材炒作能否经得住考验还要看是否有业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