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中国对外投资扬起远航风帆 创新引领 脚步稳健

2021-07-07 13:05:25

 

来源:互联网

对外投资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资金链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联系的关键载体。

一百年来,从“摸着石头过河”试水国际市场,到“走出去”战略驱动下掀起风起云涌的对外投资热潮,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投资创新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是全球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已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对海外资源、优质资产的整合不断加强,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广泛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一批批中国本土跨国企业不断崛起。站在百年新起点,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心态、更稳健的步伐“走出去”融入世界经济。

从试水到起航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在部分重要国际城市设立了少量贸易公司以及配套的远洋运输企业,主要以开展进出口业务为主,投资规模较小,营业额有限,与当地经济活动的融入较浅,但作为新中国对外经贸联络的窗口,对增进中国对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前期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展奠定了政策基调。197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经济改革的十五项措施》首次提出“出国办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并指明了开展对外投资的具体路径。1985年,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在国外开设非贸易性合资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扩大了投资主体范围和对外投资范围,简化了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行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走出去”刚刚起步,由政府引导主要的贸易公司、工程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经营,投资地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少数位于新加坡等区域重要城市。

到1992年,中国各类企业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117家合资、独资和合作生产企业,总投资额为32.04亿美元。直接投资的范围扩大到开发国外资源和制造加工业,以及进出口贸易、工程承包、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1982-2001年,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347亿美元,年均投资额仅17.3亿美元。

新千年按下快进键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阶段,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企业阔步走向海外。

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资产价格相对便宜,而中国受到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又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更多中国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逐渐成为国际化浪潮“弄潮儿”。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鼓励资本、技术、产品、服务和文化“走出去”。这使得我国对外投资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2018年,我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750亿美元,为1982-2001年年均投资额的43.3倍,其中2003-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连续14年保持增长。我国企业足迹遍布全球,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活跃,同时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投建营一体化等对外投资方式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调整中创新发展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对外投资进入调整期。为推动对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管理部门一方面不断简化审批流程和完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着手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行为的引导,提升合规经营能力,推动与当地的互利共赢发展。

2011年,商务部联合发改委、外交部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2021版)》,介绍了115个国家的产业投资环境、经济发展规划和外商投资管理信息等。2013年,商务部联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2014年9月起,商务部将对外投资审批制度由“核准制”改为“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制度。同时每年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定期举办“走出去”企业专题培训,增强企业对东道国(地区)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认识,指导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同时,我国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切实有效遏制。

2018年,商务部提出对外投资创新行动计划,推动我国从对外投资大国向对外投资强国迈进。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多元,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占比分别为37%、15.6%、8.8%和7.7%;流向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占比为69.9%。

在此期间,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境外经贸合作区不仅更好地带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还为境外国家和地区带去了资金、技术和经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成为创新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截至2019年11月,在商务部登记备案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家,累计投资超过410亿美元,入区企业近5400家,上缴东道国税费4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37万个。1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非洲,涉及加工制造、商贸物流、农业开发、资源利用。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我国积极倡导和引领的国际投资合作新模式,它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市场潜力有机对接,实现了1+1+1>3,为全球产业投资合作树立了典范。中国企业与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企业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取长补短,在亚洲、非洲等第三方市场开展务实合作,创造出多赢局面。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不利影响,全球投资急剧下滑。我国对外投资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总体实现增长。据统计,2020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1329.4亿美元(折合916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01.5亿美元(折合759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密不可分。2020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占同期总额的16.2%,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是对外投资合作的重点区域,并且将继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亮点区域,投资合作稳步推进。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健康有序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持互利共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树立中国投资形象,打造中国投资品牌,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下,中国对外投资必将走得更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