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战在金融业一触即发 马上消费将谋得先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是今年经常被拎出来的一句话。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到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尤其在金融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日,央行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彰显了科技是金融业发展的利器。
目前,科技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生态中,包括零售信贷、保险、担保甚至资本市场等。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已经诞生了“零售之王”、“宇宙行”,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谁又将在这场科技浪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之王”呢?
科技浪潮,抢占先机
实际上,这是一场全面的较量,无论是在战略布局上,还是在科技实力、科技人才、组织架构等方面都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提出很高的要求。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的进步,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都在加大科技投入,大量引进科技人才、加大资金投入、与科技公司达成深度合作等,加强内生性创造。
纵观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消费”)的科技实力走在前列,有望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先机。
从战略布局上来看,创立之初,马上消费举手表决通过了“科技自主研发”战略,而且已经上升到公司的核心战略布局,紧跟国家战略,始终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借助科技力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力求打造成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
从科技实力上来看,截至目前,马上消费提交专利申请330余项,自研核心系统数量900余个,获得软著作权登记证书74项,覆盖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催收、智能风控等场景。马上消费持续打造领先的科技能力,将科技广泛应用于自身业务中,并对外输出科技创新产品,把科技驱动能力发挥到最大价值,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行业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另外,马上消费还联合南开、华科、中科院等8家科研单位成立科技实验室,针对人脸识别、NLP、视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探索。
科技创新始终离不开人才驱动。截至目前,马上消费的科技人才已经超过1000人,其中风控团队就超过300人,聚集了一群来自大型银行、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国内专家和学者。为加强人才培养,马上消费设立了马科大研究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1个发展中心和6个研究中心,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双向驱动。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4月,马上消费还启动了马上校友会“倦鸟归巢”活动,向离职员工抛出了橄榄枝,足以体现出马上消费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科技实力还可以从权威认证侧面印证。马上消费不仅获得了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等国家级认可,还获得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荣誉。
科技赋能,引领未来
马上消费的科技实力不仅是提升自身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也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外在助力。
数字经济时代,银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无论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还是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都在加快数字化战略布局,逐渐加深科技在金融业的渗透。
顾名思义,数字化是指将信息转换成数字格式的过程,将一个物体,图像,声音,文本或者信号的转换为一系列由数字表达的点或者样本的离散集合表现形式。
目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表现集中于风控、客服、营销、催收等零售信贷业务全流程智能化,特别是获客、风控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二次增长的重要突破点。
经过多年的积累,马上消费成熟的科技能力在提升自己业务的同时,还提供对外输出服务,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马上消费躬身入局,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四大核心驱动力,构建了“一朵云”和“三个中台”,即马上金融云和AI中台、大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还推出开放平台战略,实现了智能金融、智能交互、云平台、智慧服务的技术开放。最新数据显示,马上消费合作银行及金融机构已经超过200家。
以智能风控为例,马上消费自主研发了Luma风控系统、G!colo智能贷后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打造的新一代大数据智能风控平台可以高效、精准的识别反欺诈风险,相关数据显示,其智能风险查验已达8亿+人次、人脸识别准确度高达99.99%、声纹识别准确度98.20%。
整体来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降本增效的过程,这一点与马上消费的运营理念不谋而合,形成了“自营+金融云+开放平台”的轻资产模式。
数字化、智能化目前已经成为金融业的主旋律,而科技作为马上消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十万亿级规模赛道中的机会将被持续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