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消除歧视偏见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021-06-29 09:59:11

 

来源: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人“上热下冷”的感觉,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但社会认同感不足。前不久,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们看到,一些省份已积极行动,出台配套政策,比如继山东之后,近日“高考大省”河南也宣布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畅通中职学生升学渠道。但与此同时,“普职比”也引发学生和家长更多焦虑,“成绩不好就只能上职校吗”?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地位毋庸置疑。宏观层面来说,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微观层面来看,发展“人人有技能、个个有本领”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更充分就业。目前,我国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毕业生,在体量上,职业教育不逊于普通教育。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过半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家庭通过职业教育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

然而现实的另一面是,“重普轻职”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失败者的教育”,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去上职校,它很多时候是学生和家长迫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某某技校”与“双一流大学”之间,还横亘着千沟万壑。

目前,普通高中与中职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路径差别巨大,有的职业学校管理松散、课程老旧,学生花钱不少,却并没有学到多少技能。在就业市场上,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往往不被重视,虽然政策、法律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但一些用人单位依然重学历、轻能力,设置就业门槛和“天花板”,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消除歧视偏见,改变社会认知,更重要的是修炼内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说一千道一万,学生的出路和前途才是最好的宣介。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包括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深化职普融通等,这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应该说,立法确定职业教育同等地位,是振兴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一步。但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接下来,还要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在技能人才的评价与激励、职称与晋升等方面予以保障;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让职业教育更加融通,为技术工人提供更多上升空间;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地方政府也要从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职业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助力“中国智造”。因此,要着力使文件中的“同等重要”走进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美誉度,从而成就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