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提升第三支柱吸引力 银行业保险业各出妙招

2021-06-07 19:04:05

 

来源:互联网

尽管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在提升制度吸引力和保值增值能力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保险业和银行业在风险保障、财富增值、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日前,在养老金发展指数(2020)报告发布会上,来自监管部门、银行业及保险业的多位专业人士对第三支柱建设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行业自身特点给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低息时代挑战跨周期资产配置能力

当前及未来可能是长期持续的低息时代,这对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的投资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江养老董事长苏罡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几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国信用风险也有所加大,持续考验企业的跨周期资产配置能力。第三支柱养老产品需要进一步丰富可投资产种类,利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提高产品的风险收益比,更好地应对长期资产配置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个人金融储蓄还未能有效转化为养老财富储备。苏罡说,相较于私人养老金在发达国家家庭财富净值构成中20%至40%的占比,我国家庭财富净值中养老金的占比微乎其微。一方面是由于人们还未充分意识到养老储备对于应对长寿风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未在安全性、收益性等方面体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不能有效吸引个人自愿牺牲流动性将储蓄转化为长期锁定的养老储备资金。

人保寿险副总裁王文透露,截至2019年底,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总量为160万亿元,其中近100万亿元是银行存款和理财资金,绝大多数期限在一年期以内。为适应长寿时代消费和健康养老需求变化,居民资产结构需从短期金融资产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商业养老金等长期养老金融资产转移。

保险资金运用与养老金管理非常接近

商业保险是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一级巡视员刘宏健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保险公司在精算技术、风险管理以及化解长寿风险等方面的能力,可帮助消费者合理开展养老规划。同时,保险机构普遍具备丰富的长期资金管理经验,保险资金期限比较长、风险管控要求高、收益率稳定,这些特点都与养老金的管理非常接近。

苏罡说,保险业可以发挥风险保障和财富增值功能兼具的优势,兼顾积累期和领取期的需求,开发契约型产品与信托型产品的组合方案,打造具备“风险保障+长期储蓄+退休后灵活支付”三重功能的综合性养老金融账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帮助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更快速便捷地做出投资决策,为他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

在平安养老险董事长兼CEO甘为民看来,新业态从业人员对养老保障有更迫切的需求,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些领域发挥独特价值,针对新业态人员开发职业伤害保障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具体而言,商业养老保险需突出差异化,重点在团体和个人终身养老保险上下功夫,让没有纳入到企业年金计划的人群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拥有缓解长寿风险的保障计划。

银行业将发力长期养老金融服务

银行业持续支持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养老金融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介绍称,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银行业持续推进养老保险缴费、托管及发放代理业务,搭建了高效便捷的养老保险资金结算体系。在企事业年金业务中,银行业推出了受托、账户管理、托管一揽子年金管理服务。在个人养老金方面,银行业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效推进系统建设,探索个人账户管理模式。此外,银行业还创新推出农民养老贷等产品,扩大养老产品的覆盖面。

刘峰透露,接下来银行业将发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养老金融服务,将个人养老金账户作为现有一二三类银行账户以外的单独类别账户进行管理,将商业银行提供默认投资工具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机构职责范围,推进第三支柱规范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大力推广个人养老投资顾问业务,最大限度实现个人养老资产保值增值。

中国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田军介绍称,今年年初,中国银行发布了“岁悦长情”个人养老服务方案,围绕账户、产品、客户权益、渠道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未来,中国银行将发挥综合化优势,加大个人养老账户和产品的创新,提供便捷优质的第三支柱养老金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