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为何屡屡让人“破防”?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诱惑大、升级快、范围广——电信诈骗如今已是最容易让人“破防”的犯罪之一。检察机关发现,除了诈骗犯罪本身,一些电信代理业务“黑手”也在背后推波助澜。根据案件分析,海淀检察院发现,有三类情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实施精确打击。
特定号段通知短信“鱼龙混杂” 用户辨识难度大
由于短信发送业务量级庞大,短信发送业务层层转租,转租的层级越多、号码就越长。
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短信号码较长不易辨认、容易被用户混淆号码单位主体的特点,冒充官方通知短信对用户进行诈骗。其中,特定号段系“三网合一”后的通知类短信号段更是成为诈骗短信的“重灾区”。如陈某某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中,犯罪嫌疑人陈某某运营的公司是某特定号段的三级代理,因该公司审核存在疏漏,导致不法分子租用该公司特定号码冒充交管部门,向被害人发送驾照考试预约的相关信息,造成被害人被诈骗3万余元。
短网址链接门槛低 后期司法溯源工作难度大
由于短信字数限制,通知短信一般会将官方网站的完整域名压缩成短网址,以此来节省短信字数、降低短信发送成本。由于短网址隐藏了真实的网址信息,用户无法根据短网址信息判断即将访问的网站是否为官方网站,这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一些不法分子也会通过事先注册一些较短的域名(如m9360.com)来冒充短网址,但实际上该域名并未经过技术压缩,可能导致短信用户误认为这是官方网站压缩后的短网址而贸然打开钓鱼网站的链接。
短网址迷惑性强、使用门槛低的特点,成为不法分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力工具。
此外,免费的短网址服务容易失效,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种不稳定的免费服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司法机关的追踪溯源工作造成了客观困难。如万某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中,犯罪嫌疑人万某运营的公司,因审核疏漏发送了包含“【花呗分期】、https://bww3.cn/Dh5lFI认证提现”等内容,导致短信用户被骗。
使用特殊字符瞒天过海 还用国际通道规避监管
检察官发现,在办理的案件中,诈骗短信多涉及非法金融借贷、博彩棋牌类等内容,不法分子为了防止短信被电信运营商拦截,往往使用繁体字、变形字、火星文等特殊字符表达敏感词汇,规避监管。但随着国内开展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项打击行动,监管手段日益提升,一些涉及到高频敏感词汇的诈骗短信极易被屏蔽。因此,一些犯罪分子开始改走国际通道,利用境外服务器向境内发送违法短信。
如刘某某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中,据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供述,其与犯罪嫌疑人潘某、邴某二人共同经营的公司,主要提供短信群发业务。该公司通过租用印尼、菲律宾的服务器规避境内运营商监管,向境内发送大量赌博棋牌类、非法金融借贷类诈骗短信,据统计,发送相关非法短信数量达300余万条。
检察官提示:收到“垃圾”短信应打“12321”举报
对于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方式,检察官提醒,只要谨记“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不要贪小便宜,不要向陌生人转账,就能有效避开骗局。
对于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编造的谎言,广大群众应当通过官方公开的联系方式向官方平台联系核实,通过官方APP查看是否存在相关事宜。切莫轻信所谓的客服或冒充的司法工作人员,随意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二维码等。
检察官建议,确定为不良短信息或者垃圾短信息,群众应拨打“12321”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