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扩张下,三棵树负债率连升四年,毛利率连降五年
近日,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737.SH,下称“三棵树”)发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和2021年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三棵树的营业收入为8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31%和23.55%。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规模扩张,2020年三棵树的负债率升至70.83%,负债率已经连续4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2020年,三棵树的毛利率为33.83%,同比下降5%,三棵树的毛利率已经连续五年下降。
毛利率连续5年下降
年报显示,2020年,三棵树的营业收入为8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31%和23.55%。
从产品类别来看,家装墙面漆、工程墙面漆、装饰施工、基材和辅材、防水卷材是三棵树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2020年,三棵树在基材与辅材、防水卷材、装饰施工方面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加78.51%、122.52%、47.2%,在家装木漆和工业木漆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减少38.15%和19.11%。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三棵树的毛利率为33.83%,同比下降5%。记者查阅往年数据发现,三棵树的毛利率已经连续五年下降,2016-2020年,三棵树的毛利率分别为45.34%、40.62%、39.97%、38.83%、33.83%。
公众号“涂装新视野”相关分析指出,2020年,三棵树的净利率为6.52%,而同行业的东方雨虹(股票代码:002271.SZ)和立邦的净利率分别为16%和16.37%,是三棵树的三倍左右,三棵树的利润率堪忧。《华夏时报》记者翻阅资料发现,三棵树的年度净利率多维持在7%左右,而东方雨虹的净利率常年保持在10%以上。
负债率升至70.83%
近年来,三棵树对规模扩张的愿望异常强烈。三棵树董事长洪杰曾公开表示,房地产已经向大地产集聚,百强地产已经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现在三棵树主要是与大的地产商进行合作,而规模化生产是为了增加供应量和降成本。
2020年,三棵树的规模继续扩大。三棵树年报显示,为了缓解产能不足的影响,2020年对四川生产基地进行扩建二期项目,其中胶粘剂产能由2019年的1.5万吨/年增加至3万吨/年;2020年对安徽生产基地进行扩建二期项目,其中墙面涂料31.5万吨/年增加至52万吨/年,腻子粉16万吨/年增加至30万吨/年;包装罐1500万个/年增加至3000万个/年;新建河北工厂,墙面涂料产能51.5万吨/年,包装罐产能3000万个/年,项目主体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部分设备根据实际产能需求上线。
3月26日,三棵树曾发布公告称,拟分别收购廊坊富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70%的股权、江苏麦格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金额分别为2.03亿元、7420万元。三棵树表示,本次收购将有利于公司扩大产品布局,对公司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地位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公司规模扩张,三棵树多次在资本市场非公开募股。
4月7日,三棵树对外发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7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将分别用于湖北三棵树年产100万吨涂料及配套建设项目、福建省三棵树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一期一阶段)、安徽三棵树涂料生产及配套建设四期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投入7.6亿元、10.4亿元、8.4亿元和10.6亿元。
对于此次非公开发行的目的,三棵树表示,主要为了完善产业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为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三棵树也曾非公开募股3.9亿元。三棵树公告显示,3.9亿元到位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将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有所下降。2021年5月6日,三棵树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净额全部使用完毕。
尽管通过非公开募股能够降低负债,但是近年来,三棵树的负债率依旧不断走高。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资产负债率为46.44%、57.82%,67.64%、70.83%,连续四年呈上升趋势。
曾因环境问题被勒令整改
激进扩张的同时,三棵树在产品质量和环保方面也出现了问题。近期有人在黑猫投诉平台表示,三棵树的美缝剂用了一年不到就出现开裂、凸起、掉落的情况。据相关媒体报道,2020年6月,安徽省明光市当地居民投诉称,明光市苏巷镇工业园污染严重,三棵树等油漆厂的“油漆污染环境,导致苏巷镇时不时地出现异味”,三棵树等“油漆厂污染环境,污染水源,导致大人和小孩出现呕吐等症状”。
2020年7月,安徽三棵树因未按计划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等问题,被勒令限期整改。整改措施为“督促依法完善排污申报,规范危废管理”,整改标准为“依法完善环保排污许可证等手续”。
对于三棵树利率下降、负债上升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三棵树,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处于静默期,不方便回复。《华夏时报》记者向该名工作人员发去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