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第四批国采正式启动 行业机会依旧在“创新”和“消费”
核心要点:
上周中药Ⅱ下跌3.81%,多数子板块呈现回调态势
上周医药生物报收12126.07点,下跌2.41%;中药Ⅱ报收6652.27点,下跌3.81%;化学制药报收12918.61点,下跌2.32%;生物制品Ⅱ报收14616.75点,下跌5.66%;医药商业Ⅱ报收7835.74点,上涨2.6%;医疗器械Ⅱ报收11285.09点,上涨0.7%;医疗服务Ⅱ报收13135.22点,下跌2.38%。多数子板块呈现回调态势。
从公司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公司有:通化金马、奇正藏药、龙津药业、沃华医药、桂林三金;表现靠后的公司有:众生药业、上海凯宝、健民集团、红日药业、金陵药业。
中药PE(ttm)环比下降1.41倍,PB(lf)环比下降0.11倍
上周中药板块PE为36.34倍,近一年PE最大值为43.09,最小值为23.63;当前PB为2.79倍,近一年PB最大值为3.2,最小值为2.14。中药板块PE环比下降1.41倍,PB环比下降0.11倍。中药板块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为116.47%。
中药材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上周重点跟踪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177.79点,环比小幅上涨0.3个百分点。分品种看,十二个中药材品种中七涨五跌,其中,植物果种类药材价格指数涨幅居首。近期局部区域疫情反复,带动了清热类药材需求走高,且外部因素中,寒潮降温影响部分冬季生长的药材,引起价格小幅上行。后期预计中药材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第四批国采正式启动,行业机会依旧在创新和消费
上周五,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第四批国采正式启动,并于2月3日开标。有45个品种80个品规纳入此次集采。米内网显示,45个通用名药品在2019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合计达550亿元。第四批集采规则较第三批无大变化,趋势上延续了集采趋势,即中选厂家和治疗领域继续扩围,可参与竞争的企业家数可达5家及以上,采购规模继续扩大。集采保证企业合理利润,注射剂品种数有较大提高,达8个。集采的不断推进和常态化,依旧利好过评和创新药,第四批集采的竞争预计有所缓和,政策对市场影响边际递减。
目前依旧处于业绩真空期,第四批国采的落地、“两定”政策的发布,对医药细分子行业形成一定影响,建议关注行业政策。围绕政策指挥棒,我们依然认为创新是长期主线,消费是政策避风港,建议关注“创新+消费”。
一、政策支持下的创新线:(1)化药投资机会主要在创新药及CXO等相关产业链上,坚持“品种至上”。(2)创新器械。行业面临洗牌,具有较好竞争格局即较好细分行业、较大研发投入和较高创新能力的创新器械耗材企业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进口替代机会。
二、政策避风港的消费线:(1)第三方医学诊断。有规模化运营能力、较全检测项目、较高核心技术竞争力、拥有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将具有较大发展优势。(2)零售药店。处方药外流推动零售药店快速发展,近期发布的“两定”政策也对零售药店形成利好,具有并购扩张动力以及开店数持续增长的连锁药店龙头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尤其是实体药店与网上药店双轮驱动的龙头企业。(3)疫苗。新冠疫情推升疫苗景气度,2021年疫苗行业预计依旧保持较高景气度,布局二类创新苗及新冠疫苗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4)品牌中药和专科医疗服务。建议关注具有消费属性的品牌中药行业龙头。专科医疗服务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属性明显。建议关注眼科、口腔科、体检、医美等,标的选择上以商业模式成熟且业绩较为确定的标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