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设备快速增长带来四大挑战
当前,数字设备增速已远超人口和经济增速。衡量数字设备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所充当的角色,需关注数字化对能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数字设备快速增长带来四大挑战
电子设备数量以及数据密集型活动的增加推动数据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感器与数据存储成本不断下降使得数据量急剧增加,先进分析计算能力取得重大进步,数据传输网络更快速、成本更低,城市交通、智慧生活等领域数字化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生态环境方面,数字设备原材料依赖资源密集型采掘行业,但资源储量日益稀少。在生产过程中数字设备需要消耗资源、能源,使用过程中需要储能。钴、碳酸锂等作为能源系统关键的矿产资源,近年来吨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同时,数字设备升级淘汰,周转率不断加快,产生大量废弃数字设备。其中通常含有多种重金属,若处理处置不当,或将引发敏感的社会问题。
能耗方面,数字设备可替代能源强度较高的工作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如视频会议替代航班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能源强度较高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刚刚兴起只有几年的比特币挖矿活动,一年产生的耗电量超过了400亿度电。
除数字设备给能源和环境带来的直接影响外,数字化应用也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数据中心和数据传输网络会增加能耗。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8.2亿,同比增长9%。受短视频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时长进一步增长,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89%,且增速仍然在逐年加快。这或将引发能源“回弹效应”,抵消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优势。
数据隐私、网络安全方面,消费者数据的所有权、共享与使用,正引发日益强烈的关注。网络安全漏洞是重大问题,消费者担心个人信息被轻易获得和滥用。近期有关键基础设施网络曝出存在安全漏洞,促使政府强化措施,以提高网络安全能力。北美、欧洲、中国、印度等经济体都已出台网络安全法律框架;东盟国家也已采取措施,促进网络安全与能力建设方面的区域合作。但实施仍需要一个过程。
基础设施覆盖方面,数字化正成为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需要使用传感器、宽带、智能仪表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覆盖面越小,数字差距越大,或将加剧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这种“数字差距”存在于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层面,涉及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使用两方面。
与高收入家庭相比,建筑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等智能设备能够为低收入家庭带来最大的边际优势,但是初装成本较高很可能会使其望而却步。
四点建议迎接数字设备快速增长
一是加强数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能效管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完善数字设备产品与关键零部件回收利用体系,推进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产品绿色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经济效益好、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友好的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研究建立促进行业企业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共享的机制,提升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一步推进数据中心向高效、清洁、集约、循环方向转变,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二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供给侧改革。合理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更加准确、更加快速地衡量能源效率,提供更加可预测、可测量的能效类型选择,提高生产力和安全维护水平,降低产品或服务生产成本。构建工业、交通、建筑、公共资源等生产、生活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在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能源“回弹效应”,建立动态的量化分析模型,推进供给侧改革。
三是强化监管,促进网络安全与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完善数据产权。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管理与保护,制定数据分类分级安全审查与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安全管理、重点领域四大类数据安全标准建设。
四是形成合力,推进数字设备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层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和信息烟囱,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企业层面,建立安全规范的数据管理与开发平台,提供数字内容的采集、管理、存储、分析、整合和应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创新数据使用方式,促使数据获得途径及时且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