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现3000多家异常名单 融资租赁公司不断出清
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不断出清。近期,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在京注册未按规定填报企业报表的融资租赁企业名单,共计88家。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已经有多地公布了辖内融资租赁公司的异常名单,总计超过3000多家,占行业总量的30%以上。
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银保监会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督管理还没发布,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监管不断出清一些空壳公司,下一步各地金融监管机构应该都会跟进,融资租赁将由野蛮生长时代走进严监管时代。
行业内有3000多家异常名单
由于融资租赁公司具有部分金融属性,审批相对简单,行业在近十多年蓬勃发展,数量暴增。截至2019年6月末,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除外)共10900家,其中,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385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10515家。
事实上,这10000多家公司中,有60%以上是空壳公司,成立了之后没有从事过融资租赁业务,或进行买卖或空置不用。
2019年8月,天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决定将22家符合列入“黑名单”情形的融资租赁公司向全社会公布。对于列入“黑名单”的融资租赁公司,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称,将根据有关规定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此后,上海金融监管局公示多批经营异常的融资租赁公司名单,其中今年5月12日,有498家进入上海市的融资租赁经营异常公司名单。广州南沙也公布了多批“非正常经营”融资租赁公司名单。今年5月20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失联融资租赁企业名录公告显示,有788家未取得联系,另外14家融资租赁公司未通过审核,这些公司已纳入深圳市失联融资租赁企业名单。
“中国融资租赁市场,有真正做业务的几百家其实就够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目前,银保监会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虽未正式出台,但地方上实际上是一边在出清空壳公司,一边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融资租赁公司的行为。例如,4月16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已发布《北京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指引(试行)》。
疫情之下,融资租赁公司如何发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当前银保监会和各地金融监督局也纷纷出台各类提升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的金融服务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变更还款计划、延长还款期限等,要求融资租赁公司进行延期。
不过,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大部分来源是银行借款,在此时也面临还款压力加大的问题。一旦承租人出现展期或被动逾期的现象,将对融资租赁企业,特别是一些现金流较差、贷款项目期限错配比较严重的融资租赁公司带来较大挑战。
华宝都鼎(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晓枫称,融资租赁公司应积极融资,主动化解短期流动性风险,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与银行沟通底层客户实际情况,尝试获取银行对融资租赁企业相关贷款的期限延展;另一方面,银行间协会和交易所都出台了疫情相关ABS/ABN的绿色审批通道,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加速将合格资产盘活,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或投向疫情相关项目。
“疫情对融资租赁公司短期内带来了现金流和增量业务的挑战。随着国家各类促经济、稳就业措施的出台,预判疫情结束后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整体偏暖,货币市场流动性相对充沛,基建、民生相关行业会迅速恢复景气度,届时融资租赁公司面对的主要问题或又变为优质难寻。各家租赁公司还需未雨绸缪,在当前疫情情况下做好深筑墙(存量项目现金流管控)和广积粮(未来项目的储备)。”管晓枫表示。
“融资租赁公司若真要服务制造业,直租业务就是基本功。如何用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如何在整合社会资源中把租赁结构设计得利润最大,风险最小;如何规避贸易环节中的风险;如何甄别真假科技项目,规避技术更新过快的风险;如何创造的租赁资产能在资本市场得到青睐,这些都要经过在直租业务上磨练才能体验出来。”融资租赁资深专家沙泉称。
“行业还会进一步出清,监管趋严对融资租赁公司是好事,融资租赁公司应该积极拥抱监管。无论监管松紧,融资租赁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但前提是:坚持自己的定位,不要和银行、金融租赁同质化经营,要压缩类金融的业务,回归租赁本源,才是当前融资租赁公司的出路。”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执行理事长程东跃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