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建议加强中小学生营养干预 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实施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程,是关乎民族昌盛的重大战略。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史玉东在建议中指出,实施营养改善,特别是强化中小学生营养干预,将影响青少年一代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育,有助于提升一代人的疾病患病风险及其成年后的素质水平,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加强营养干预 全面提升青少年素质
在政策层面,中小学生营养工作一直以来都得到了高度重视。从1993年至今发布的三个《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每次都特别提到了要重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相关内容。
而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则决定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将营养干预,特别是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也配套了相应的规章和政策,中小学生营养干预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与国外学生营养干预相比,满足中国中小学生营养干预的需求,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以饮用牛奶为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钙推荐摄入量应达到1300毫克,换算成牛奶,约为每天500毫升,但目前我国青少年平均牛奶摄入量远远低于500毫升,尤其对于偏远地区儿童而言,提高牛奶摄入已经成为拉升营养水平的必要手段。
推动营养立法 持续提高人口素质
学生营养干预是一项长期战略和系统工程,既需要配套相应的政策,更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从而让学生营养干预有政策支撑,有法律可依。
在许多国家,保障学生营养摄入被列入相关法律法规。在日本,通过立法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吃营养午餐,其午餐包括鱼、肉、蛋、奶及谷类蔬菜水果;在美国,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吃5种蔬菜水果。目前,虽然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各部委、各地方配套了规章,但至今没有专门立法,由于缺乏法律保障,政策的长期性无法持续,有时甚至因为偶发事件而夭折或中断,一定程度降低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工作效率。
史玉东因而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尽快推动学生营养立法,通过立法持续加强学生营养教育和强化营养干预工作,这是有利于改善中小学生营养、促进身体健康、提升智力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也是促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中之重。”
巩固营养成果 多方位发挥乳品价值
乳制品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在改善青少年营养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2000年,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开始实施,这项计划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计划。
2002年,蒙牛成为首批响应“学生饮用奶计划”的企业之一,获得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格。2019年,蒙牛升级“营养普惠计划”,发起“营养普惠合伙人计划”等活动,持续为全国青少年营养升级助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史玉东建议,通过加强“学生饮用奶计划”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机衔接,共同合力促进学生营养干预工作。同时要对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的加工能力、质量管理、奶源基地、管理制度、产品标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并推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积极参与学生营养餐有关规范和标准制定工作,推荐乳品营养专家参与营养餐有关规范和标准制定工作,更好的发挥乳品在学生餐中的营养价值。从而更全面的推动青少年营养水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好营养健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