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教育机构正经历生死劫 竭尽全力自救中
校园复课时间遥遥无期,课堂之外,线下教育机构正在经历生死劫。
2月20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通过在线调研了全国31个省市的校外培训机构后发现,超过90%的教育机构表示,目前经营存在部分困难或严重困难。
其中,29%的机构表示“影响严重”,可能倒闭;36.6%的机构表示“影响很大”,经营暂时停顿。
为了展开自救,线下教育机构开始大量地转战线上,据在线教室直播系统Classin在其官方公众号中透露,仅仅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有近3000家机构在其后台注册。
但对于大部分毫无线上教育经验的机构来说,“线上教育”只是权宜之计。
2月22日,线下手工教育品牌巧手丫的创始人周仪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发生后,公司已经第一时间去布局线上,但收效甚微。
“目前公司在几乎没有营收的同时,还需支付昂贵的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巧手丫只能维持两三个月。”周仪说道。
为了渡过寒冬,有公司开始瘦身。
2月15日,乂学教育-松鼠AI的创始人栗浩洋对外表示:“下决心做坏人,全员3.5折工资5个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资,一月统一半折。”
有公司已然倒下。
2月6日,成立13年、一度营收破亿元、挂牌新三板的IT线下教育机构兄弟连宣布倒闭。
世纪证券发布研究报告估计,受疫情影响,仅K12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就至少 1000 亿元。加上难以转化为在线授课的素质教育、早教等线下培训,推算此次疫情影响线下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
但疫情终会过去。
在周仪看来,目前线下教育机构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渡过寒冬,保住现金流。只要熬过去,一切还有希望。
突如其来的危机
疫情让周仪措手不及。
据其回忆,1月20日,巧手丫在广州等地超过40家的直营门店,均照常营业,没有任何变化。但随后,商场人流日渐减少,26日,巧手丫所有门店一下子全部闭门歇业,完全“零收入”。
几乎所有的线下教育机构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现在面临的就是至少3个月没有收入的困境。”2月19日,在上海运营着3家线下教育培训中心的陈泽(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道。
收入突然中断,支出却没有减少。
陈泽透露,他目前所运营的3家中心,一个月的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的固定支出,约50万元以上。
雪上加霜的是,线下机构还面临学员退费。
2月22日,某知名线下教育机构上海分校的老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所在的分校面临着家长要求退费的问题。“不仅是我们,所有的教育机构的退费率都会有一个大幅度地上升。”
更有甚者,个别教育机构在疫情发生前,还存在开店扩张过度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对机构账面上的现金流产生了负面影响。
陈泽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今,考验线下机构生死的是现金流,国内的教育机构约定俗成地采取预付费的模式,哪家线下机构有足够丰厚的现金流,并能够通过合理调配现金流的方式,撑到恢复正常营收,就能够渡过难关。
为此,陈泽准备了可以撑到6月份的现金流。但正常营收何时恢复却难以保证。
2月24日,有学员家长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学校统一复课后,已经报的线下课程会送孩子回去继续上课,但新报课程的计划会暂缓。“暂时还是减少让孩子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暴露比较好。”
“线下机构的新生招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陈泽判断。
与此同时,在寒假已然“泡汤”的情况下,暑假高峰期也基本注定流失大半。
周仪表示,“历来暑假寒假是营收的最高峰,但目前局势是,如果推迟入学,大概率也会推迟放假,所以今年的暑假高峰也快没了。”
竭尽全力自救
摆在线下教育机构面前的还有“耗课”大关。
陈泽表示,教育机构的亏损与否取决于确认收入是否高于支出成本。
“假如一家教育机构一个月有100个学员上课,每个学员每月消耗4节课,每节课的客单价为200元,那么当月的确认收入为8万元。原则上教育机构每月的成本支出小于确认收入的情况下,这家教育机构就能实现盈利。”陈泽举例称。
陈泽表示,如果线下机构能够尽可能地“耗课”,那么尽管疫情期间没有收入,现阶段的亏损还是有限的。
重重压力之下,有一定能力的机构都选择将线下课程转至线上授课。
宋帅是大型教育机构立思辰(300010.SZ)宁波分校校长,2月20日,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立思辰在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将线下课程转向线上,稳住了阵脚。
宋帅透露,立思辰于正月十二开始上线上课,为了良好地完成线下到线上的转接,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做了各种策划,包括与线上平台进行对接、向学生进行如何操作线上软件的培训等。
“为了孩子们可以正常上课,我们准备了五个预案。”宋帅说道。
由于线下转至线上的过程比较顺利,除了个别家长由于孩子用眼等问题选择了退费之外,立思辰大语文的退费率保持在了一个较低水平。
目前,立思辰刚刚以线上授课的方式结束了寒假班的剩余课程。
2月20日,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疫情短期内不会对龙头企业的收入造成太大负面影响。
朱悦指出,面对疫情,新东方、好未来等早期拥有线上业务布局的机构,纷纷在第一时间将线下场景转移至线上教学。“此外,许多连锁线下教育机构还积极联合商场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活动,推出线上免费课程吸引用户,希望通过线上内容的形式让更多潜在的用户了解他们的课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退费和生源流失的风险。”
不过,宋帅认为,立思辰本次顺利完成线下课程至线上的转接,并不是普遍现象。
“可能有一些中小型的机构在这次疫情中会面临严峻考验。”
周仪就感受到了其中的辛酸和不易。
由于巧手丫主打的是手工DIY课程,课程向线上转接上缺乏可操作性。为了熬过寒冬,巧手丫推出过和原先课程内容不一样的直播手工课,只要学员将家里现有的材料找过来,便可以上课,但依然收效甚微。
此外,巧手丫还推出过预售优惠活动。“预存5000元,疫情后可以变成2万元的价值,但也没什么效果。”周仪发现,疫情期间的顾客非常谨慎。
在无法开源的情况下,教育机构们选择尽可能地节流。
陈泽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他将在歇业的几个月内只发放底薪。“提成就不发了,因为确实也没有工作。”
周仪也已经开始试图缩小规模,目前正在协调两家原先业绩就不好的门店关店。
相较于龙头企业,朱悦认为,中小机构更容易因为现金流问题和线上转型的难度而被迫退出市场。
“6月之后,教育行业线下机构会倒闭60%。” 2月15日,栗浩洋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表示。
危中带机
一直以来,国内教育机构市场一直呈现出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
以K12教育市场为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8年报告,截至2017年12月 31日,中国K12辅导机构超过10万家,前五名为新东方、好未来、学大教育、精锐教育、卓越教育,但市场份额合计仅有4.7%。
朱悦预测:“此次疫情短期内会加速线下中小机构供给出清,促使龙头市占率提升。”
正因如此,栗浩洋表示,本次疫情于规模较大的松鼠AI是一次机遇。
“线下的需求仍在,市场的需求将会流入能坚持下来、且具备线上及线下双栖功能的教育机构,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所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现金迎接暴发期,我们不能把现金消耗在低效率的这几个月里。”2月17日,栗浩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了大幅降薪的原因。
2月24日,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家长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这个漫长假期里,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太难了,尤其是涉及奥数、编程语言,看都看不懂。家长群里已经有很多家长都在热切期待培训机构快开。”
多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机构都转向线上求存,但今后线下教育依然会和线上教育共同发展。
“教育机构在线率增加,本来就是大趋势,疫情的暴发将这个趋势提前了。”2月19日,前VIPKID高管、教育专家王思锋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一旦线上化比例增加,会导致教育机构趋向寡头化,名师在线上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王思锋说道。
2月22日,上海学生家长朱柠(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面临升学的孩子需要进行应考训练,“这类应考十分厉害的老师一般都隐姓埋名在各大机构,不大可能在线上露脸。”因此她会优先选择名师的课程。
不过,王思锋认为,即便部分生源在疫情后会流转到线上,线下教育依然有大量的生存空间,“线下教育有些是重技能的,还有一些体育类课程,这些都是不大可能线上化的。”
宋帅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他意识到,线上线下教育实际上各有需求。“这次我们百分之百转为线上只是因为疫情原因。疫情后,便会恢复线上线下并存的局面。”
周仪亦对寒冬过后的长期市场抱有信心,“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家长信心的恢复,因为需求是切实存在的。”
但经历了此次风波,陈泽表示,线下教育机构大都需要正视现金流背后隐藏的危机。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陈泽坦言,线下教育机构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疫情,而是“在新政策影响下,原来以预收费的大量现金流为支撑去开新店的模式,是否还可以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