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职业教育面临新拐点 企业应如何看待新趋势?

2019-05-20 14:33:00

 

来源:中国教育培训联盟

今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在该政策当中,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强调到2022年,要让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甚至提出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说法。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迎来了历史性跨越,建构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网络大数据显示,至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24万亿元,约占教育市场总规模的37%。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力不断增强,其发展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职业教育面临新拐点

互联网技术发展,新需求崛起

职业教育受到国家政策、市场刚性需求和线上互联网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影响,目前已成为仅次于 K12 教育的第二大教育细分市场。而由于时代的变化,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当中也同时被推动着涌现出了一批新需求。除了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行业等老牌职业教育方向,外语、IT、会计等考试和资质类课程也颇受关注。其中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如AI科技和编程等,都在职业教育份额当中迅速上升。

2017年第1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整体营收规模达4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2016年,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在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中占30.2%,仅次于高等教育,排名第二。

线上互联网技术不但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型的学习和接受模式,同时也强烈推动了人们对于未来职业和学习选择的转变态度。职业教育受众需求方向有所转移。在如今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利用碎片化学习职业技术,对自我进行深造。这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未就业者或职场人的新需求和新选择。

校企合作加深,新政策扶持

2014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面向企业征集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这一政策的推行,使得高校教育课程更专业化、系统化,符合市场需求;学生有了更多创新创业机会,社会实践期提前;高校教师通过项目可以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及专业化课程设置;企业也在与高校的协同中将人才培养期提前,快速获取专业对口人才。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建设多元的办学格局。预计到2020年,将培育大规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同时也对企业给予了“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充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在政策鼓励和扶持之下,政府和企业的身份设置也有所对调。企业首次被确立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而政府则从掌控位置向管理位置转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深。其中不乏Google、IBM、英特尔、亚马逊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也有华为、浪潮、BAT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都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高校师资和学生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产学融合布局。

除此之外,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还有诸多隐形福利,入围教育部主导的协同育人项目可以参与协同育人对接会等教育部官方活动,申报教育部其他会员单位及课题项目也会有相应倾斜;再者,教育部可以给企业带来品牌背书,在招投标及商务活动中能有加分效应;通过项目的合作能加深企业与高校的有效接触,让企业小成本的投入做出较为优质的样本案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风向无疑也为相关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主导权的转变也使得相关企业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对于缓解国内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有着积极作用。而与此同时,对于相关职业教育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市场和自由度更高的发展空间。

学历证书改革,新方向转变

近日公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今年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展开制度试点工作。同时,也将大力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互通衔接。国家政策的方向转变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促进职业教育学生的求职和就业。并在求职压力大、就业难的现状之下,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下岗职工等人员对于进行职业教育深造产生兴趣。

在这样的国家政策鼓励支持之下,职业技能的学习在未来的前景越来越看好。大量的实际发展需求也使得相关培训企业职业教育课程消费市场可开发度稳步增长。

教育企业应如何看待新趋势?

国家相关政策和财政方面大力投入都明确表示,在未来,职业教育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扶持。2017年,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3350亿元;2018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投入达187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64%。高职生均拨款制度不断落实,全国平均水平已达生均1.2万元。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的预测,2020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也为关注职业教育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补贴政策,以及当代社会对于现代化实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都使得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仍然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中。

而对于教育企业来说,以下几个趋势则是应当关注的重点。

竞争趋势:集团化趋势明显,新选手发力

从竞争趋势来说,大规模的职业教育集团将成为日后职业教育赛道上的主力。职业教育市场细分市场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线上线下模式的发展状况更需要雄厚资金和强大师资作为支撑,这些都使得集团化趋势逐渐加强。一些抢先布局并已取得良好口碑和渗透合作关系的企业,将有望成为行业龙头。

而对于刚进入职业教育赛场的企业来讲,也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例如在2018年,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内容成为了不少刚进入市场的IT培训机构的关注重点。职业教育的需求变化速度较快,紧随市场状况而进行改变。在大型集团尚未进入市场之时,抢先占领市场,对于新入行者而言,也不乏后来者居上的机会。

技术趋势:传统教育模式转变,老品牌面临挑战

从技术趋势来说,产业互联网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意味着不同行业底层人才技能需要不断升级,职业教育种类的延展性和纵深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大量应用,也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传统关系被颠覆,新型商业模式崛起,课程需求转变,呈现出重新洗牌的态势。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传统的职业教育品牌也面临挑战。如公考领域的中公、华图,司考领域的万国等等,专注于细分市场则可能错失新市场的蛋糕。而强行扩大课程种类,则会面临着师资成本等多方问题的严峻挑战。同时旧有的模式也面临着用户周期短、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如何在新态势下取其平衡,打造新的盈利和运作模式,也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类公司关注的重点。

规模趋势:布局重点转移,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从规模趋势来说,国家政策对于职业技能证书等的扶持和对职业教育的大力鼓励,也使得三四线城市目标人群当中出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的状况之下,未来职业教育公司布局规模将很有可能出现向三四线城市方向下沉的趋势。抢先入驻三四线城市,扩大自我品牌的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合理的布局手段。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总体还是相当看好的。如何在这个大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一块,值得相关教育企业进行深思和严肃对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