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铂科新材营收与净利不匹配 外协加工问题待解

2018-09-04 15:54:00

 

来源:金融投资报

9月4日,深圳市铂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铂科新材)上会接受发审委审核。若通过,则A股再添一家新材料公司,但就其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和市场对公司的质疑来看,铂科新材IPO“有点悬”。《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铂科新材不仅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不匹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甚大,在外协加工问题上还疑点重重。

营收净利增长不匹配

乍一看业绩,铂科新材营收、净利均呈逐年递增状态,比较好看。2015-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2.29亿元、3.39亿元;实现各期净利润分别为2336.18万元、5652.94万元和6919.40万元。但《金融投资报》记者细究之下发现,铂科新材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并不匹配。2016年,营收同比增长62.46%,净利润却同比暴增141.97%;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48.23%,净利润却仅同比增长22.40%,增速明显放缓。

另外,净利润增长也未体现在现金流上。2015-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58.38万元、1173.66万元、521.24万元,明显未随净利润增长而增加,反而波动剧烈,且长期大幅低于净利润。

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长期低于净利润的情况,公司在招股书中并未进行解释,只是表示“公司销售回款和采购付款明显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原因,是公司与部分客户采用应收票据结算,同时收到的应收票据也背书转让支付采购款。”而对于《金融投资报》记者问到的“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低于净利润是否是行业惯例”等相关问题,公司方面并未进行正面回复。

外协加工数据“打架”

作为一家要进行生产的企业,产能问题是需要重视的大事,此次IPO铂科新材就拟募资扩产。在之前的招股书中披露,公司有外协生产情况,《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比发现,公司外协加工疑点重重。

据证监会官网显示,铂科新材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两次披露了招股说明书。2018年版本的招股书显示,由于公司生产的合金软磁芯不能直接应用于用户,需要继续加工为电感元件才能为下游用户所用。而受制于产能及生产条件的限制,公司电感元件产品主要采取委托外协单位进行加工的生产方式,且为确保外协加工产品质量,公式在选择外协加工厂商时,均对其进行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考察。目前公司外协厂商多与公司长期合作,已与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该招股书中进一步阐释,公司的外协加工单位主要为深圳市金顺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恒和电子有限公司等;2015-2017年,公司外协加工费用分别为621.56万元、172.55万元、32.36万元。

同样的,在公司2017年版的招股书中也阐述了外协加工的情况,同样表示对外协加工厂商进行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考核,但在外协供应厂商和外协加工费用上却出现不一致,公司阐释为“公司的外协加工单位主要为深圳市金顺怡电子有限公司、惠东县大岭镇昌华机械加工店、深圳市恒和电子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外协加工费用共计317.37万元。”

很明显,简单对比就可知,2017年版招股书中披露2016年外协加工费用为317.37万元,与2018年版招股书中披露的172.55万元,相差近一倍;同时,在2018年版招股书中还隐去了“惠东县大岭镇昌华机械加工店”这一主要外协加工厂商。《金融投资报》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惠东县大岭镇昌华机械加工店是在2014年4月1日才注册的,且注册后很快成为了铂科新材的主要外协厂商。

为何在2017年版招股书和2018年版招股书中,公司披露的2016年外协加工费不一致?公司所谓“严格的供应商选择”标准是怎样的?刚刚注册的惠东县大岭镇昌华机械加工店是否符合供应商标准?《金融投资报》记者将一系列疑问整理并发至铂科新材,但是公司并未正面进行回复。带着不少疑问的铂科新材能否通过发审委的“火眼金睛”?对此,《金融投资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