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诺奖论坛专题特刊:拥抱消费升级 迎接市场新局

2018-07-31 09:25:00

 

来源:时代周报

6月22日,北京大学授予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名誉教授”的称号。一年前,他加盟了北大汇丰商学院,创建了“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参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这个荣誉正是为了表彰他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作出的贡献。

这一年来,70多岁的托马斯·萨金特奔走于中国各地,他有两个重要的身份,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及北大汇丰商学院的讲课教授。

这位古稀之年的经济学大师依然精力充沛,活跃在宏观经济研究的第一线。他频频到中国参加各种论坛、发表演讲和交流受访,“这样可以了解到关于中国最新的动态,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对中国的误解”。

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正是经济学者们向往扎根研究的地方。作为理想预期学派的开创者之一,萨金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无论是面对同行还是媒体,他善于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以此来解释经济运行的各种现象和难题。

“经济学是常识集合体”

提起萨金特,中国经济学者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他编撰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动态宏观经济理论》。

2011年,授予萨金特诺贝尔奖的颁奖词称:“在研究有关经济政策与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诸如GDP、通货膨胀、就业与投资等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上,贡献举世瞩目。”

萨金特的理论,展示了如何利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分析经济政策的持久影响,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政府或企业随经济走势变化调整自身预期和政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誉加身的托马斯·萨金特,手握美国顶尖名校任职的履历,出版过诸多经济学著作,却在严肃的经济学理论界有着语言平实、观点深入浅出的特点。

萨金特经常使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句中国谚语来概括他的理性预期理论。

当人们问他,理性预期理论可否应用于对资产价格的预测时,他的回答只有一句:“因为市场价格集合了所有交易者的信息,所以很难预测股价、利率和汇率等。”

在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次毕业仪式上,萨金特留下了言简意赅的一句话:经济学是常识的集合体。

“人们可以从他的研究中发现、学习到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像突然的价格变化和产品供给突然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诺奖委员会如此评价萨金特的理论研究。

不过,萨金特自己承认,其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思想简单,但其细节可能涉及高深的数学方法”。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