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金融机构出现明显分化 大型金融机构优势凸显

2018-07-13 09:26: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金融机构出现明显分化,大型金融机构优势凸显。相比之下,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客户规模品牌、技术储备等劣势,无法像大型机构一样与BATJ等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开设科技子公司或者大量进行外部科技服务采购,在金融转型上渐有落后之势。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智能化基本依靠“外援”,如外部金融科技企业和处于科技前沿的金融机构等。如何降低风险和成本,成为其选择合作对象和方式的重要考量。

头部效应凸显

深圳在全国率先设立了“金融科技专项奖”,从日前披露的相关评选结果来看,奖项大多被大型金融机构摘得,平安系、招商系优势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金融机构智能化转型的一大趋势,即头部效应越趋明显,大型金融机构优势突出。

目前来看,大型金融机构智能化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开设科技子公司,探索“金融+互联网”新业态;二是金融机构自上而下推进金融转型战略,提供与业务紧密相关的服务解决方案,同时寻求与外部科技服务企业的合作;三是以中行、建行、农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强强联合,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尝试构筑一种新型的竞合关系。

今年以来,平安集团科技价值红利不断释放。年报显示,2017年平安的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较年初增长262.0%,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此外,平安系已孵化出四家企业,包括平安好医生、陆金所、平安医保、金融壹账通,总估值超过400亿美元。其中,平安好医生于5月4日登陆港股市场。

科技板块价值逐步体现的背后,是不断加码的科技投入。中国平安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指出,中国平安过去十年在科技方面投入了500亿元,去年投了70亿元,每年都会按照收入1%的比例去投入,接下来十年至少投入1000亿元。

华南一位股份制银行科技部高管表示,只有少数机构会成立科技子公司,平安模式更难以复制。“上百亿的科技投入,有多少金融机构能掏得起。即便有这个资金实力,也很少有机构会这样下血本进行自主开发,并做到行业前沿。大部分金融机构采取的是第二种做法,提供基于场景的金融解决方案,同时进行外部技术采购。”

通联数据首席科学家蒋龙称,一般来说,大型金融机构从上到下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从基础设施开始,搭建专业的团队,提供与业务紧密结合的金融创新服务。他说:“科技发展太快了,触角也越来越广,金融机构凭借自身力量很难全面覆盖,在延伸和交叉领域,都需要寻求外部公司的合作。”

“我们有自己的金融科技服务团队,主要从事基于业务场景需求的金融产品开发和技术迭代。底层技术会交由外部科技公司来供应。”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的“太好保”团车业务风险管控获深圳金融创新奖一等奖,截至目前,其进行风控管理的车辆近1万台,公司整体赔付金额减少了7352万元。

除此之外,强强联合也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寻求科技转型的重要渠道。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建行开展战略合作,到京东与工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百度与农行达成战略合作,再到腾讯与中国银行共同组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4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与4家大型银行各自完成结对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互联网巨头和大行强强联合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如在最为核心的信贷业务方面,大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较低,从业者素质较高,风险管理经验丰富,在提供大额和中长期贷款方面具有优势;互联网公司流程简单快捷,客户体验较好,应用场景丰富,在批量业务和信息搜集处理方面优势明显,更擅长提供小额贷款。

小机构依赖“外援”

微众银行创新研究负责人姚辉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二三线城市客户的金融需求未被充分满足,这些区域的金融机构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中小银行为例,伴随客户群移动化、年轻化、线上化和碎片化,已经没有办法通过传统方法进行获客,同时还面临互联网金融的跨界冲击、大型金融机构的挤压。“在这种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智能化转型刻不容缓,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科技升级成本高、周期长,中小机构难以负担。”

某股份制券商银行分析师指出,中小金融机构的客户规模、服务手段、方式、品牌、技术储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大机构。既无法与BATJ等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又缺乏资金和人力开设科技子公司,甚至在科技服务外部采购上也捉襟见肘。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