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角将现产业融合大潮 未来合作空间极具想象力
西成高铁开通后,西三角经济圈价值凸显,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外,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如今,距离“西三角”概念诞生,已近十个年头。陕川渝三地在推动西三角经济圈协同发展,深化关中、成渝经济圈联动共赢,加强总部经济、能源金融、服务贸易等领域产业合作不断加深,西三角区域开放合作交流机制正日趋完善。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交通瓶颈被打破,陕川渝三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未来的合作空间极具想象力。
高铁拉动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三市相隔距离较远,相互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对西部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没有形成合力。三个在西部具有跨省域影响潜力的城市从成渝高铁、西成高铁到未来的渝西高铁和成渝中线将会实现网络式互联互通,从而大大促进三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影响和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使西三角真正形成。”戴德梁行成都公司总经理张裕鹏表示。
据了解,2017年,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及西三角的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23%、7.05%、5.72%和8、37%。从GDP增速不难看出,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传统发达区域,西三角区域有望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业内专家预计,随着西成高铁开通后,陕南和关中、西北和西南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关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将携手并进,进而让西三角经济圈价值凸显,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后,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西三角将现产业融合大潮
一直以来,连通西安与成都的主要交通方式包括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但这三种交通方式所耗费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被认为是两座城市间的“隐形隔阂”。在西成高铁的快速联结下,三地相关产业基于生产链、技术链、价值链、信息链的分工合作将成为可能。同时,西成高铁大幅消解了地理空间阻隔,重庆、成都、西安三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核心板块,不仅在自贸区建设、国际货运列车、跨境电商、出口加工等方面具有展开务实合作的空间,还可在文化、科技、教育、市政等多个方面,以更立体的维度提升两地对外开放格局。
张裕鹏认为,西安和成都历史上分别有以“成飞”和“西飞”为代表的军工制造业,还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如今,两地都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目前来看,西安仍然保持其制造业优势,成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动漫、游戏、软件开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已排名全国前列,在产业门类、产业结构上各有侧重,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西南的资本会进入西安,分享一带一路的红利,西安的资金亦会进入成都,挖掘西南经济的潜力。
对于接下来区域间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如何协调,才能实现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产业体系上实现差异化与互补,减少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张裕鹏建议,在差异化下共同发展,首先建立战略联盟,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形成一体化的城市功能体系,培育城市群竞争优势;其次,要形成机制联动,达成基建联通,即完善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物流网、生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进行产业联结,使旅游业、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保税物流业、贸易金融业等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