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力IPO:六成BOT项目未招标 蓟县项目涉嫌环评造假
已经IPO过会的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动力”),主要以BOT(建造-运营-移交)等特许经营的方式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技术顾问业务。其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1-9月的四个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5.18亿元、6.64亿元和5.81亿元,同期净利润为4597万元、15098.59万元、23099.57万元和15764.2万元,呈稳步增长趋势,明眼人能看出来其高增长离不开特许经营项目的快速拓展。
该公司BOT项目获取、环评、募投项目、研发经费支出等方面存在硬伤,值得投资者关注。
六成BOT项目未招标,还有项目环评造假?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特许经营的项目均要经过政府公开招标程序获得,而绿色动力环保手握37个垃圾焚烧项目,其中有17个项目竟然都是协议获得。
此前住建部(现已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 2004 年 3 月 19 日颁布并于 2004 年 5 月 1 日实施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26 号)的规定,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对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实施特许经营的,应通过招标程序选择特许经营者。该办法第八条还明确规定了招投标程序与步骤。
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下列程序选择投资者或者经营者:
(一)提出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报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条件,受理投标;
(二)根据招标条件,对特许经营权的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和方案预审,推荐出符合条件的投标候选人;
(三)组织评审委员会依法进行评审,并经过质询和公开答辩,择优选择特许经营权授予对象;
(四)向社会公示中标结果,公示时间不少于20天;
(五)公示期满,对中标者没有异议的,经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批准,与中标者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但根据招股书中披露,绿色动力在焚烧发电领域已经运营项目11个、试运营项目3个、在建项目4个、筹建项目12个。未经过招投标程序的BOT项目包括已运营的海宁、平阳、永嘉、武汉、安顺和蓟县6个项目,2个试运营的项目(句容项目、宁河秸秆发电项目),1个在建的宁河生物质发电项目,以及筹建的平遥、青岛、射阳、金坛、隆回、博白、红安及宜君8个项目,占总运营数6成。2014年至2016年及2017年1-9月,没有经过招标程序的项目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8%、55%、50%及52%,均超过半数。在未经过招投标程序的BOT项目中宁河秸秆发电项目、宁河生物质发电项目还是募投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2.49亿元、2.54亿元。
绿色动力对未执行招标程序取得的项目解释为政府在为项目寻找特许经营权项目公司时就未执行招标程序,并指出未执行招标程序的项目已经获得当地相关主管部门或本级政府的书面确认,不影响各项目公司依法享有的特许经营权,也未因特许经营权的取得及相关协议的履行发生任何争议和纠纷。
但就在同一份招股书中,绿色动力披露了一则仲裁纠纷:2017 年 7 月,公司青岛子公司因与青岛市黄岛区城市管理局之间特许经营权争议事宜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依法裁决被申请人继续履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特许经营授权合同书》及补充合同书,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该仲裁案件尚未形成仲裁结果。(如图一)经对照,这两个项目刚好是未经招投标程序的17个项目之一。可见招股书中就此问题前后矛盾,究竟未经招标程序的项目风险多大,今后会否再继续牵扯争议纠纷,这17个项目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
除了BOT项目程序存在瑕疵不合法之外,绿色动力另一个引人注意的是蓟县项目。早前《财经》杂志曾经报道该项目在2016年该项目就曾因环评不充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缺失,以及未履行环评批复中关于污染检测的要求而被环保组织建议叫停。该事件的起因源于垃圾发电厂在运营百日后,焚烧厂附近的别山镇居民不约而同的出现不良反应。
据了解该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天津市蓟县和河北唐山市玉田县的交界处,由天津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承建,预计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焚烧发电厂总占地面为8.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亿人民币,环保投资4736万元。该项目于2014年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但目前该项目的环评方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因与当地环保部门有关联,逾期未脱钩,环评资质已经在2016年7月被环保部注销。
募投2.3亿用于超低价中标项目为哪般?
根据绿色动力此次发行计划,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照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天津宁河县秸秆焚烧发电项目、天津市宁河县生物质发电项目和蚌埠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总投资额为10.07亿元,其中计划用募集资金投入5.6亿元。
在上述项目中,尤以蚌埠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引人关注。该项目于2015年8月11日中标,项目采用BOT投资方式,特许经营期限为30年,项目规模为日处理1960吨生活垃圾,分两期实施,项目估算总投资额约5.04亿元,募集资金投资额2.3亿,计划工期为22个月。绿色动力环保的中标价格为26.8元/吨。
据了解,26.5元/吨是行业内的最低报价。业内公认较为合理的立即处理费用报价为60元到80元/吨,绿色动力的26.8元/吨中标价引起业内争议。其实根据中标公示的情况来看,《号外财经》大致粗略推算出这次绿色动力的总投资额在5.03亿左右。该BOT项目为30年的特许经营期,年折旧摊销约为1600余万元。
如果加上资金回报、银行利息等因素,至少摊销的成本大概在100元/吨左右,绿色动力的26.8元/吨中标价在这样的成本预估下,成了一个只亏不赚的项目了。绿色动力为此项目公开募集资金,拿投资者的钱做赔钱买卖,这显然说不过去,那么试问绿色动力究竟处于何种考虑将巨额募集资金投入到一个完全不挣钱的项目?
研发费用支出持续低于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
招股书里显示,2017年10月31日,绿色动力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有效期到2020年。
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第11条规定,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要不低于3%。
但是根据绿色动力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该公司在2014年——2017年1—9月,研发费用分别是927.16万、1178.82万、825.58万及613.17万,合并口径的营收占比为2.28%、2.27%、1.24%、1.06%,均低于3%,而且占比持续降低。那么接下来在2020年,高新企业能否获得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