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互联网旅游流量红利 又要回来了?
移动红利的高速增长过后,涨势艰难的渠道流量,日渐高昂的获客成本,是每个旅游企业都在面对的问题。如果说,今日的互联网巨头掌握了流量的金钥匙,那么未来它们借助旅游业务创造大量利润,也只是早晚的事。
据外媒报道称,华尔街顶级投行摩根士丹利日前表示,亚马逊重点关注精选服务、定价以及无缝支付等业务,极大地推动用户经济发生转变,进而直接向旅游业务转变,不仅能够创造大量利润,最终还可能会颠覆传统的在线旅游行业。
尽管各大互联网巨头的介入,是给在线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还是加速行业垄断,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如果互联网巨头能够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成为在线旅游预订渠道并更有效地链接客户和品牌,它们将会给在线旅游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或者冲击。
亚马逊持续拓展在线旅游业务
亚马逊涉足旅游业,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该公司在其电商平台上推出由美国当地旅行社供应的旅游打包产品服务,一度引起业界的热议。
随后,亚马逊还陆续与美联航、万豪、永利、最佳西方、希尔顿、Expedia等在旅游领域进行了相关的合作,并向多个旅游品牌(包括携程所收购的天巡)提供了人工智能应用,以帮助实现智能搜索和预订。
如果亚马逊能够持续获得成功,那么其将无可避免地扩张旅游业务,从而减少在线旅游业对谷歌的依赖,此举很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业界欢迎。
此前,有国外媒体报道称,预计2017年谷歌旅游业务的价值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即占谷歌6500亿美元市值的15%),超过当时市值900亿美元的Priceline。根据2017年上半年的数字,预计谷歌2017年的旅游收入将达到140亿美元。
Phocuswright研究也显示,Priceline和Expedia占据全球OTA总预订量近三分之二的份额,并占据美国OTA市场超过90%的份额,两者2016年的收入分别增长了16%和31%,2017上半年收入都增长了16%。
另据统计,2017年Priceline的数字广告支出将达到43亿美元,而Expedia则为29亿美元。
而在Facebook方面,这家社交网络巨头也决定为了符合旅游业的需求进行变动。基于自身广阔用户群的独特营销优势,Facebook在2016年就开始专为迎合酒店行业推出了首款垂直广告营销产品DynamicAdsforTravel(简称DAT),随后,又将该产品拓展至目的地和机票领域。
对于亚马逊在线旅游业的拓展,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在接受经济观察网时表示:“亚马逊在新零售、物联网的技术积累,以及零售网络的优势,与在线旅游的分销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亚马逊在在线旅游方面的发展前景,令人值得期待。”
杨彦锋说,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很多企业越来越像零售企业形态,并且向新的零售终端靠近。所以,这种有零售能力或者销售能力的终端,能够在各个垂直方向得到拓展。像亚马逊这种互联网巨头,如果能够在自身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军在线旅游服务业,将会给在线旅游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或冲击。
不过,美团旅行行业分析师朱正煜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目前FaceBook、Google都在涉足旅游营销,亚马逊肯定是会跟进的。但是,在预订交易的层面,Priceline在国外市场的份额已经很高了,因此,亚马逊想在这方面分得一杯羹,难度不小。”
旅游业在线渗透率或将提升
实际上,近年来,中外互联网巨头涉足旅游行业的新闻业屡见不鲜。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排名前10位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进军旅游业。
2011年5月17日,腾讯宣布斥资约8440万美元收购在线旅行公司艺龙旅行网大约16%的流通股。腾讯投资艺龙后,双方计划未来加强在业务上的合作,包括通过业务伙伴关系为腾讯网络社区中约6.74亿的QQ用户提供艺龙15万余家全球酒店产品的预订及购买服务。有业内人士认为,腾讯此举可通过投资艺龙等不同行业领域,寻找新业务增长点,实现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网络服务的发展战略。
2012年,京东商城宣布高调杀入在线旅游市场——其酒店预订业务正式上线。除了机票和酒店业务外,京东商城后续还陆续推出了租车、独家、游轮、签证等服务。
网易、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也在不甘落后地争相涌进国内在线旅游市场,并推出各自的旅游产品预订服务。
互联网巨头的涌入,为获客成本高且增速逐步减慢的在线旅游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客场景。但是,缺乏流量、尤其是移动流量的OTA,也越来越受到流量大户的剥削。例如,目前国内OTA“龙头老大”携程,仍不得不受制于流量源泉腾讯和阿里。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涉足线上旅游业务,相比其他OTA和酒店预定平台,有自己的优势——它拥有丰富的数据沉淀。这些互联网巨头会极大的发挥数据沉淀,向旅行产品预定客户匹配需求。
来自福克斯赖特旅游市场研究公司2017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互联网旅游预订在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中仅占10%,而互联网旅游预订在美国旅游业总收入中占56%。这意味着,中国的互联网旅游预订是一个相当巨大的产业,完全可以为相关玩家齐头并进提供充足的竞争空间。
艾瑞咨询在线旅游高级分析师郭世民在接受经济观察网时表示:“BAT对中国在线旅游业的影响主要在于加速业内的并购整合,重点体现在帮助中游分销端。”
“一是向上游资源端挺进,使得其对产品品质及产品价格有更高的把控能力;二是向中游其他分销商或代理商抢夺资源,以更高效的内部产业链优势加速实现吞并;三是向下游用户端加大渗透力度,BAT帮助开放更多用户端流量入口,帮助将旅游这一消费渠道匹配在相关场景下实现使用频次的提高。”郭世民说,“因此BAT对于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的帮助在于:一是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在线化程度(即在线渗透率);二是助力整体旅游产业链的融合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巨头对转化本身的要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OTA的利益,例如在机票、酒店、租车。目的地旅游、景区等交易方面。此外,如果互联网巨头能够在成为预订渠道的同时,更有效地链接客户和品牌,其所带来的影响将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