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银行业盈利回暖 广东去年净利增长近20%
各地监管机构近期披露的最新数据是商业银行利润转暖的直接证明。目前,已有十个省市银监局发布了辖区银行业2017年的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五个经济大省中,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四省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在去年出现全面回落,其中,浙江、河南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而银行利润则集体恢复增长,增速最快的是广东,去年税后利润增长接近20%。
资产质量的分化也让各地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出现新的格局。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不良率有所上升,其中吉林、黑龙江的不良率高于3%,不良贷款“北高南低”的局面已经形成。
粤苏豫银行利润增长全面回暖
根据监管最新数据,广东、江苏两省银行业去年的利润增幅均超过10%。
广东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其辖内(剔除深圳)银行业总资产已达14.3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8.47%。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前利润为2470.98亿元,同比增长9.16%;税后利润则为1543.19亿元,同比增长19.12%。
这是广东银行业连续两年实现税后利润10%以上增长。2013年、2014年,广东银行业税后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2.38%、3.08%。但从2016年以来,当地银行利润走出低谷,重新开始增长,当年实现税后利润1295.42亿元,同比增长12.16%。
迄今为止,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五个经济大省,已经全部披露当地银行业2017年的运行数据。除了山东以及没有披露利润数据的浙江之外,其他三省银行业去年盈利都出现了止跌回升或增速加快。
根据江苏银监局披露,2017年,当地银行业实现税后净利润1755.5亿元,同比增长12.43%。而在2016年,江苏银行业净利润为1561.4亿元,同比增长7.6%。
河南银行业利润去年也开始恢复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河南省银行业利润为686.3亿元,同比增加17.68亿元,增幅约为2.9%。而在2016年,当地银行业利润为668.57亿元,同比减少12.7亿元。
在经济大省中,银行业利润指标唯一下滑的是山东。根据山东银监局数据,2017年,该省银行业实现净利润383.9亿元,同比下降47.11%。相对于2014年1031.48亿元的净利润,三年时间里,净利润规模萎缩了近648亿元,累计降幅接近63%。
不仅是山东,黑龙江、吉林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吉林银行业实现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下降32.26%。黑龙江银行业累计净利润206.4亿元,同比下降27.8%。
不良贷款“北高南低”
盈利情况的变化,与各地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密切相关。利润全面回暖的同时,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等地的银行业,资产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向好态势,并且呈现出东南沿海地区不良率持续下降,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继续攀升的局面。
广东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广东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8%,较年初下降了0.11个百分点。虽然比2014年的1.47%仍高出0.21个百分点,但已经低于2015年的1.8%。
除了广东,江苏、浙江、河南三省的不良率也出现了下降。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浙江(不含宁波)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4%,比年初下降0.53个百分点。
江苏的不良率则维持在1.5%以下。根据监管披露,2017年,江苏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上升了约37亿元,但不良率只有1.25%。而在2016年底,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分别为1262亿元、1.36%。不良贷款余额虽略有上升,但不良率显著下降。
河南的不良率虽然仍高于2%,但降幅也较为显著。截至去年底,河南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为978.8亿元,比年初下降86.7亿元,不良率则为2.3%,比年初下降0.57个百分点。此外,厦门去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47%,比年初下降0.39个百分点。
不过,部分地区的不良率仍较高,并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格局。不良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吉林银行业不良率4.31%,比2016年底上升了0.46个百分点。在已公布监管数据的省份当中,吉林的不良率暂居第一。
截至2017年底,黑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3.34%,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24%,虽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却比去年初上升0.27个百分点。在已公布去年全年数据的地区中,不良率仅次于吉林。
不良率较高的,还有山东、贵州两省。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底,山东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813.2亿元,比年初增加416.2亿元;不良贷款率则为2.56%。此外,截至2017年底,贵州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50.66亿元,不良贷款率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