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国内首片0.2mm超薄TFT液晶玻璃 打破国外垄断

2017-09-24 11:28:00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世界最薄0.15mm超薄触控玻璃、1.5mm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国内首片0.2mm超薄TFT液晶玻璃......”在蚌埠,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代表的“新玻璃”产业,依靠自主创新,不仅打破国外在超薄玻璃基板、光伏玻璃等领域内多项技术垄断,还保障了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安全。

近年来,蚌埠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依托玻璃产业龙头企业,发挥资源丰富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和装备进步,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玻璃产业集聚初步形成,着力打造国内“新玻璃”产业高地。

攻克超薄玻璃打破国外垄断

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最新研制出来的0.15mm超薄玻璃。离远处看,这块玻璃几乎肉眼看不见,只有在靠近后仔细看,才能察觉玻璃的存在。

据介绍,该实验室掌握了0.15mm超薄玻璃、超薄TFT-LCD玻璃基板、空心玻璃微珠等核心技术。其中,超薄TFT-LCD玻璃基板的研发成功,并且打破了欧美、日本等国家在该类别玻璃上的垄断。

“几年前,智能手机价格曾居高不下,现在一两千元,大家就可以随时随地买到智能手机。这些电子产品价格的下降,其实都与中国超薄新型玻璃的发展有关。”在蚌埠工业设计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物化检测所副所长王友乐自豪地说。

为什么这样说呢?王友乐介绍,超薄信息显示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国防科技等领域。其研发过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度复合集成,工艺技术复杂,生产难度大,核心技术长期被美国、日本少数几家公司垄断,造成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严重缺失,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产品价格常年居高不下。

为了打破垄断,2008年6月,蚌埠院开始自主研发TFT-LCD玻璃基板技术。2010年12月29日,国内第一片4.5代0.5毫米超薄玻璃基板下线。2011年7月1日成功研发出0.4毫米超薄玻璃基板。2014年10月8日及2016年5月27日,成功开发0.3毫米及0.2毫米超薄玻璃基板。如今,0.2毫米的技术再次被刷新,蚌埠院研发出了0.15毫米的超薄玻璃基板。现在,该生产线正在建造之中,2018年生产线即可投入生产。

据介绍,这厚度每次下降0.1毫米看似细微,但是制作难度却超乎想象,整个过程的熔化工艺、成型工艺、切割工艺、检验包装和装备技术,都需要进行连续攻关,突破1000多项技术瓶颈。

“TFT-LCD玻璃基板技术的不断提升、产品厚度的不断变薄,带来的就是液晶产品越变越薄,显示效果越来越好,由于打破了国外垄断,国外产品开始降价。”王乐友说。

如今,蚌埠生产的2.5D、3D手机盖板玻璃,成为华为、小米等国内主流品牌手机供货商,也为国产品牌手机压缩成本提供了空间。

从科研院所到全国综合型领军企业

据悉,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成立于1953年,上世纪70年代初由北京迁至蚌埠,2000年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改制成立中国凯盛国际工程公司。2004年,蚌埠玻璃设计院的主营业务分离给中国凯盛,并作为中国建材股份公司的工程服务板块上市。随后,蚌埠玻璃设计院开启了自己的“玻璃梦”之路。

近年来,凯盛集团通过创新和硅基新材料研制,实现了向全国综合型领军企业的成功蜕变。

在凯盛集团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了已经正在投产的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流水线上,一整块像纸一样薄的玻璃被切成任意想要的尺寸。

凯盛集团总经理鲍兆臣说,目前这条生产线整个的装备和工艺水平在国内、国际都是一流的。生产线共包含融化、成型、褪火、到冷端的切裁、堆垛等多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上都有蚌埠玻璃设计院独创的技术。

近年来,蚌埠院围绕玻璃主业发展,提出玻璃“四化”,即超白化、超薄化、功能化、大尺寸化,6年来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由蚌埠院等单位联合申报,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视人才激发创新效应

丰硕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背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自然有着自己独到的创新举措—从平台建设到流程再造,从人才引进、培育到与高校、院所合作,凯盛集团总经理鲍兆臣说“只有平台、机制的创新,才能孕育出科研成果的创新和整个企业的转型升级。”

该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突破行业共性和关键性的技术瓶颈,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基地。

为了将从事单一玻璃材料研发和生产的科研设计院所改造成为集科研开发、产品生产、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于一体的企业集团,“蚌埠院”从组织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流程再造,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组织架构,积极推行中国建材集团“央企市营”模式,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在新玻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成立和整合了一批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合力。

按照“研发+产业化”的发展战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制订了“引进领军式人才,借用紧缺人才,招聘专业人才,培养核心人才,激励岗位人才”的人才配置策略,建成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激励机制,对相关项目实行科技人员持股,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保持行业的领军地位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截至目前,蚌埠工业设计院已经构建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玻璃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吸引了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在内的一批高科技人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籍华裔徐根保博士,目前担任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

从多点开花到集聚增效,蚌埠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越发明晰。已经构建了以龙子湖区、高新区为核心区域,产业规模全省最大、产品层次高端、研发水平一流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新型显示、新能源、玻璃新材料三大具有领先优势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链条,聚集了一批优质项目和上下游企业,重大项目成果不断涌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