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金炒股成绩曝光:券商维稳资金浮盈1.21% 加仓中小创股
第一财经梳理已披露的数据发现,截至今年6月30日,多家券商对证金公司专户投资的成本与第一批维稳资金一致,投资收益率均为1.21%,第二批维稳资金难寻踪迹,不过,华泰证券在中报中称“收回成本为44.3964亿元的投资”,数额上看与第二批资金一致。这是否意味着,券商2015年9月份投入专户中的维稳资金已逐步回笼至券商账户?
另一变化则体现在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证金公司”)的持股上,偏爱金融股风格不变,尤其豪买券商股,但新增中小创业板个股则是较大的亮点。
对此,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当其他板块的涨幅较大或者出现泡沫之后,成长股或者创业板股配置价值逐渐显现,但成长股中会有分化,主要还是看估值和业绩,证金公司应该主要是以绩优股来配置。
第二批资金“回笼”? 第一批资金浮盈1.21%
两年前,A股市场异常波动之时,国家层面启动维稳措施,券商分两轮出资给证金公司用于统一投资。7月初,第一批21家券商以2015年6月30日净资产的15%来出资维稳;9月初,50家券商(包括首批21家)继续出资驰援A股。
之后,这两批维稳资金的投资收益、变动等情况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各出资券商的半年报、年报成为把脉维稳“战绩”的突破口。第一财经曾梳理券商2016年度报告发现,券商提供的两批维稳资金并未有变动的迹象,且当时用于投资的维稳资金整体处于浮亏状态,各家券商出资所对应的浮亏比例均在6%左右。
但是半年后的如今,情况似乎发生变化。第一财经梳理已披露的数据发现,截至今年6月30日,多家券商对证金公司专户投资的成本与第一批维稳资金一致,第二批维稳资金已不见踪影,个别券商则表示已收回一定成本的投资,数额与第二批资金一致。
具体来看,海通证券2015年7月出资150亿元,当年9月份再出资了44.57亿元,而到今年6月30日投资成本为150亿元,与第一次出资金额一致;国泰君安情况也一样,第一次出资126.88亿元,第二次出资43.26亿元,但到今年6月30日,这笔投资成本降至126.88亿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于广发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等公司。
华泰证券在半年报中的阐述则更为明晰,该公司表示,于2015年7月6日和2015年9月2日出资100亿元和44.3964亿元投入证金公司统一管理的专户,报告期收回了成本为44.3964亿元的投资。收回的金额与第二次出资数额一致。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出资23.4703亿元、7.9147亿元的长江证券则是在今年上半年出售了约8.2亿元,截至6月30日的投资成本也只剩下第一次出资的金额。
这是否意味着,券商出资的第二批资金已“回笼”至券商账户?对此,业内存有猜测,但是尚未有官方信息。
除了维稳资金的变动以外,券商维稳资金也由此前的浮亏转向浮盈。第一财经统计发现,截至6月30日,多数券商以第一批出资数额的资金为投资成本,投资浮盈比例均为1.21%。若以券商第一批资金投入时间7月6日计算,至今年6月30日,上证综指累计跌13.41%,这意味着券商维稳资金投资跑赢大盘。
根据券商今年半年报,截至6月30日,中信证券对证金公司专户的投资成本为156.75亿元,公允价值为158.65亿元,浮盈1.21%;广发证券对证金公司专户的出资额为103.103亿元,该笔资金期末账面价值为104.35亿元,浮盈1.21%;长江证券对该项资金的披露较为详尽,该公司投资成本为23.4703亿元,期末账面价值约为23.76亿元,浮盈1.21%;国泰君安、申万宏源、光大证券、西南证券、国信证券、东吴证券对证金公司专户出资所对应的浮盈幅度也均为1.21%。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证金公司专户的投资浮盈与今年上半蓝筹股上涨有一定关系。证金公司统一运作和管理的专户以持有蓝筹股为主。
按照相关合约,各家券商将资金投入证金公司运作的专户,与其他投资该专户的证券公司按投资比例分担投资风险、分享投资收益,由证金公司进行统一运作与投资管理。
证金公司豪买券商股 新增中小创个股
证金公司今年二季度的持股情况也出现新变化,偏爱金融股风格不变,尤其豪买券商股,但在维持传统蓝筹股重仓持有的同时,较大幅度新增了中小创业板个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证金公司现身43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累计持股804.14亿股,持仓市值为7722.17亿元。相较今年一季度,持股数量增长22.83%,持仓市值增长28.44%。
从持股比例来看,今年二季度证金公司持股比例在4%以上的49只股票,其中持有18只股票的比例达到4.99%,离举牌仅一步之遥。这18只股票中有10只来自金融业,其中6只券商股、3只银行股,另外传媒行业的歌华有线和东方明珠也在列,梅花生物则是被证金公司在二季度新进买入至4.99%。
上述6只券商股分别为兴业证券、西南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东吴证券、东方证券,另外,证金公司还持有中信证券4.97%股份。
证金公司炒股偏爱金融业在二季度显得较为明显,持有金融业股票共45只,其中28只非银金融行业个股、17只银行股。而28只非银金融股中,就有20只是券商股,其中证金公司在二季度新进国泰君安、太平洋、国信证券、中国银河四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另从增持力度来看,要数对国泰君安增持最多,比例为3.83%,其次则为东兴证券,被增持3.07%股份。
对于证金公司今年二季度如此豪买券商股,李立峰认为,证金公司可能认同券商股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而至于今年券商业绩整体欠佳,业绩同比下滑颇多,其认为,券商业绩方面可能逐渐会迎来一个拐点。
除了金融业以外,公共事业、房地产、医药生物、汽车、交通运输等行业个股仍旧受证金公司偏爱,传统蓝筹股仍为重头。不过,证金公司今年二季度的持股中新增了中小创业板个股。
证金公司二季度新进入66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其中有24只股来自创业板,占比为36%,另外新进了6只中小板个股,这30只中小创业板股也是二季度证金公司持股中所有的中小创业板股。而今年一季度证金公司新进入47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这其中没有一只个股来自中小创业板。
在证金公司持有的创业板个股中,持股比例均不超3%,其中持有9只股票的比例在2%以上,欣旺达、华策影视、神州泰岳在二季度被证金公司买入较多,持股比例分别为2.97%、2.9%、2.75%。
在一券商分析师看来,这是“国家队”自维稳市场以来首次重仓增持创业板公司。那么,二季度证金公司大幅增持中小创业板个股的逻辑是什么,是否表明了市场风向?
李立峰认为,业绩和估值可能是证金公司持股考虑的一个方面,被增持的个股静态估值应该处于一个相对具有一定配置价值的区间。
在李立峰看来,当其他板块的涨幅较大或者出现泡沫之后,证金公司选择另一板块配置也是自然之举,主要还是以绩优股来配置,随着市场估值价差的不断扩大,成长股或者创业板股配置价值也逐渐显现,但成长股中会有分化,主要还是看估值和业绩,基本面为选股标尺。
整体从“国家队”的持股情况来看,截至6月30日,“国家队”现身1164家上市公司股东之列,累计持股7357.99亿股,持仓市值达4.50万亿元。蓝筹股仍是“国家队”的重仓股,持股规模靠前的大多为蓝筹股。不过这其中也有517只个股来自中小创业板,占比超4成,来自创业板的有198只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