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景气持续周期长强势品种的支撑
主要观点。
今年7月份开始,一轮季度级别行情补涨再次出现,本轮周期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末季度级别周期的余波延续,其中缺少烧碱,乙烯和碳酸锂等由全球范围需求大幅度回暖带动、景气持续周期长的强势品种的支撑。表现形式为需求端企稳的情况下,供给端受环保核查、厂家意外因素等造成供给受损,触发价格短期拉涨,呈现以下特点:1)和上一轮品种不同,呈现品种轮动性质;2)由低盈利甚至亏损的中游产品引领,如PTA、黄磷、丁辛醇、有机硅、碳素和稀土等,体现行业修复盈利的迫切,但并非长久之计;3)非上游或者下游品种,主要依靠供给侧被动改革带来的红利,由中游厂家的产能变化、市场情绪甚至期货介入推波助澜所致。我们判断持续时间不够长,反弹而非反转且幅度不高,我们更关注未来两大史诗级别的周期机会,包括市场去杠杆造成行业主动退出带来的产能真正富集机会,终端下游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毛利率接轨提升+10%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具体至近期涨幅较明显的有氯碱、纯碱和PTA。纯碱方面,考虑玻璃消费滞后房屋新开工后3个季度,后期对应消费增速在8~10%之间,拉动纯碱消费增速在3%左右,即7万吨/月附近。考虑到我国每月有10万吨以上的纯碱出口,这部分消费后期被土耳其新建天然碱项目打压,在供给端无大压缩下纯碱无供给缺口。氯碱方面,氧化铝继续维持20%附近的产量增速。拉动烧碱需求6%,在17年实际产能增加近51万吨,预计维持高景气,PVC近期上涨主要受库存变化引起,预计后期随价格上升企业开工负荷将提升,压制价格上移空间。国内PTA产能约为4900万吨,长期停车产能约为1150万吨,PTA实际开工率在80%以上。在前期BP、汉邦、恒力检修影响下,PTA库存低位,价格走强。目前恒力PTA220万吨装置故障大修,预计8月初复产,影响在产产能6%左右,低库存及产能损失影响下,预计短期内价格坚挺。结合目前市场对于盈利的确定性的重视,可适当关注中泰化学、荣盛石化等PE相对较低的标的,此外,航民股份、嘉化能源等盈利确定性高的标的也值得关注。而石化行业下半年主要的投资机会则来自于油气价格回暖及优质民营企业进军炼化行业,建议关注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和恒力股份(600346.SH)。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厂商,资源拥有量全球排名第五,A股单位市值油气储量最大标的,估值长期与国际油气公司接轨。随着后期油价回升、气价上浮带动业绩改善,油气改革将继续推进也将给公司带来红利。而随着油气进出口的体制的完善、深化下游竞争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趋严将催生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工艺优势的炼油企业,炼油行业格局得到大幅优化,恒力股份拟注入炼化公司并建设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民营炼化标杆,炼油装置工艺世界领先,复杂程度国际先进,配套原油、成品油码头管道,民营炼厂效率为先,预计投产后将极强的竞争优势,且对现有涤纶产业链也进行了很好的补充,PX-PTA-涤纶全产业链布局完成,近期公司220万吨PTA装置故障检修,预计8月中旬复工。
行业最新观点
本周末布伦特原油收于47.93美元/桶,下跌2%;美油收于45.60美元/桶,下跌2.46%。库存方面本周EIA公布的上周商业原油库存减少472.7万桶,汽油库存减少444.5万桶;上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3.2万桶/日,至942.9万桶/日。虽然本周美国原油活跃钻井数下降一座,然而Petro-Logistics在报告称7月份OPEC原油日供应量料将突破3300万桶,较6月增加14.5万桶/日,致使油价跳水。我们认为美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地区——二叠纪地区页岩油开采成本或降至50美元以下,在OPEC不发生扩大减产规模或突发性原油供应中断前提下,中长期看原油持续承压。然而伴随原油步入季节性需求旺季,油价有望上行:据OPEC预测,与需求淡季Q2相比Q3原油需求增量有望达到200万桶,Q1数据显示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约为78万桶/日,虽然美原油产量回升,但我们认为短期内或难快速增产,同时步入需求旺季,美原油库存将持续下滑,亦对原油价格形成支撑。
本周乙烯、丙烯和纯苯价差分别上升0.26%、0.50%和-0.63%,PDH价差小幅下滑1.15%,仍维持相对景气,丁辛醇出现大幅上涨,涨幅分别为3.95%和6.60%,同时带动DOP和醋酸丁酯出现了上涨,上涨主要由山东地区环保严查下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引起,可适当关注华昌化工;PTA在恒力股份一套220万吨检修延长情况下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企业盈利改善明显,可关注荣盛石化,涤纶盈利则出现了下滑,从江浙织机库存情况看,涤纶库存仍维持相对低位;本周氢氟酸及制冷剂大幅下跌,凯圣报价下调1300元/吨,由此R22及R134a均出现明显回落,显示景气已经向下,有机硅下跌1000元/吨至18500元/吨,TDI本周大幅上涨8.30%,聚合MDI下跌2.92%,但总体仍维持高位,丙烯酸及酯也出现了回落。
相关报告:2017-2021年中国聚乙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