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农村电商上行难 雷声大雨点小褚橙成功难复制

2017-05-02 22:00:00

 

来源:

“我们的苹果在全国5地分仓,如果你是广州的用户,中午12点前下单,下午就收货了。”接上菜鸟的农村物流体系后,陕西洛川县源丰苹果合作社社长王建来明显感受到快递效率的提升。他每年向全国销售200万斤洛川苹果。

但全国绝大多数村镇还没有这种将当地农产品通过电商发往全国的能力。通过采访了解,农产品缺乏特色和认知度是一个原因,物流成本和储存难度也是主要制约因素。一位佳木斯某县村淘服务站小二赵芳说,当地拿得出手的农产品就是大米,卖3块钱一斤,但快递费算下来就接近一斤3块钱,比江浙沪快递贵很多。

雷声大雨点小的农村电商远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与下行(网购商品下乡)相比,上行(农产品进城)一直被包裹在一个困顿的局面中,通路没有打开,不见多少起色。菜鸟配合村淘已经算是现在电商中扎进田间地头最深的角色。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菜鸟网络、村淘服务站小二、县域落地配公司、农产品经营合作社、农村种植户等多方角色,试图勾勒出一个农产品上行通路的困境与破局的图景。

上行困境

农村电商上行难是一个系统性的困局,但往往会让物流来“背锅”。

“有的县政府找到我们,希望帮他们县卖玉米,但这玉米本身很难有什么特色,怎么靠电商做上行?”菜鸟网络农村事业部业务拓展总监王锞向第一财经记者讲了过往遇到的一些难题。

前两年,农村电商的概念火热起来,阿里、京东、苏宁深入到各村,争抢着“刷墙”(激发民村网购意识),再加上更早前微博上到处转发的帮助村民卖滞销农产品的事例,让全国的村镇政府人员迅速形成一个印象,电商可以改变当地农产品的销路,因而对此寄予了厚望。

实际操作下来却是另一番景象。赵芳说,由于大米的快递成本太高,她们已经放弃了做大米电商的想法,转而打算包装一下邻村产的树莓,放到网上试水卖。但这种水果摘下来之后放几个小时就会生长小飞虫,冷链运输与储存又是一个难题。

如果当地农产品没有太多特色,本身又很难靠品牌效应提高售价时,通过电商单点发全国的通路就很难打通,就像赵芳她们村的大米,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发不起快递。来自安徽六安某县的村淘小二李强说,他们村的农产品无非是青椒、土豆、毛豆等,很难靠这些产品做上行,他想和村民商量,把村里的6000亩地划出1000亩来种更值钱的经济作物。

在王锞的逻辑中,很多农产品存在区域产能过剩问题,因为供大于求,卖价提不上去,而定价本身往往决定了其销售半径。好比桐庐的土鸡蛋,有些农产品并不具备往全国销售的能力,“上行还是有一定门槛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各地种植户也抱怨,我们村的苹果比XX更甜,我们的大米比XX还糯,但没有人家出名,外地人不认,更多靠本地消化,再加上中间商分利润,营收惨淡。毕竟像褚橙、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等知名品牌,放在整个中国的农产品地图上只是一个个零星的存在。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