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争相尝试 在华推出在岸基金
似乎如果一家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在中国获得推出基金的执照,所有此类机构就都想要这个执照。
自今年1月富达国际称其已成为获准在中国推出境内投资产品的首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以来,竞争对手也都纷纷在中国成立自己的外商独资企业。就在上周,景顺与纽伯格伯曼也加入进来。
许多近期新加入者的目标是,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私募基金市场独立经营业务,而无需在一家中国本土控股的合资企业中充当持少数股权的合伙人。
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的长期目标是,如果上述努力进展顺利的话,它们将最终获得对中国快速发展的零售基金市场的更大准入。
但正如在华经营的许多方面一样,这一计划的进程和潜力还都在摸索之中。成立拥有必要许可的WFOE,仅是一个开始。
此类执照在某些领域已颁发多年,例如依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计划、以海外投资为目的面向中国境内投资者的筹资活动。但这一能够控制在当地的完整经营机构的机会,吸引了许多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纷纷申请。
最近几个月加入WFOE俱乐部的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先锋、安盛投资管理公司、瑞信、宏利,而香港惠理基金已获准成立第二家公司名称中包含“资产管理”的WFOE。
景顺和纽伯格伯曼上周都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进入私募基金市场。
此前,在去年6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告称,欢迎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申请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这让投资管理机构能够向富人及机构推销境内基金。
中美两国在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进入境内市场的问题上已经争论了许多年。上述决定如今被视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行业整顿的一部分,这家行业自律组织还注销了上万家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当时有很多人不怎么守规矩。基金成立得太多;市场无法容纳,”专注中国市场的咨询公司泽奔商务咨询的分析师尼古拉斯?奥蒙迪说,“的部分措施是监管整顿,另一部分措施是引入具有竞争力、能帮助行业遵守规则的基金。”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去年中国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认缴规模翻了一番,达到10.24万亿元人民币,而且今年第一个月又增长了7%。
目前,富达仍然是唯一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批准的机构。该公司必须在6个月内推出首款产品,富达亚洲业务负责人何慧芬称,相关工作已在进行中,将遵循该公司传统的“建筑模块”模式。
“重点不是通过首款产品筹集大笔资产,而是要在未来5年开发一整套产品,”她说,“在中国,抢先成为第一很重要。当我们与监管方和客户沟通时,很多人说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榜样。”
富达在中国内地的机构规模很大,包括在大连有500名员工以及在上海有一个分析师团队。它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树立这样一个榜样的公司之一,因为在当地拥有完整经营机构对于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批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