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中国加码知识产权保护 提振外企投资信心

2017-04-30 07:34:00

 

来源:

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达10年之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正在层层加码。4月26日,是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各地都在举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是其中规格较高的一项。而4月20日、21日举行的“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以下简称“高层论坛”),又可谓2017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核心内容。

国家知识产权部门相关领导在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必须“抓好依法治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有效落实,逐步完善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工作体系。通过科学立法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通过严格执法,让侵权者感到震慑常在;通过公正司法,让权利人感到公平正义;通过全民守法,让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主要客户群体已转移至中国的美国高通公司,对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变化可谓感同身受。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斯奈德在高层论坛上提到,“近年以来,有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一系列文件和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也极大加强了高通这样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持续性投资和长期发展的决心。”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中国是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此后,于2008年6月5日正式发布由30多个部门、数百位专家历经三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纲要》发布至今的9年时间里,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进一步投入政策资源、加强执法力度。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视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并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升级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在2015年国家相关部门印发《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是给创新的火花加油,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知识产权部门相关领导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已经为下一步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何炼红表示,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变迁路径,基本上是从“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双轨制”保护,向“大保护”的理念发展的,这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之一,这让保护方式和保护主体更加多元化,保护功能更加专业化、保护体系更加完善。

何炼红认为,从当前来看,知识产权保护的着力点归纳起来应该是“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因此,从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基本框架分析,我国不能再仅仅依靠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两条路径,而是要建立涵盖事前保护、事中保护、事后保护,同时发挥注册登记、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裁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等各种保护方式的保护体系。

现状与挑战

根据4月26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审批登记、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计受理专利申请346.5万件,平均每天近1万件,同比增长23.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国共受理依据《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44992件,同比增长47.3%。同时中国专利审结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共计审结专利申请231万件,同比增长11%。

知识产权执法方面,2016年各地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3.65万件、同比增长24.82%,共审结13.18万件、同比增长30.09%。2016年,中国审结涉外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667件、同比上升25.62%;审结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130件、同比上升291.99%。另外,2016年中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首次突破4万件,达到48916件,同比增长36.5%。

中国已经连续6年在受理专利申请量上位居全球第一。但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数据,在依据《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在2016年,美国以接近56600件的申请量,连续39年排名世界第一,日本以45200件位居第二,中国以44992件位居第三。这充分表明,目前的中国称得上“知识产权大国”,但还称不上“知识产权强国”。

知识产权司法案件和行政执法办案总量的不断攀升,则表明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压力的不断增大。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民事知识产权案件为109386件,美国大约为14500件,中国相当于美国的7.5倍。而中国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和中国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同时保持增长,更充分表明中国不仅需要更多知识产权保护,而且需要减少知识产权纠纷,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袁真富表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新奇案件不断涌现,二是法律保障相对不足,三是立法协调有待改善。但袁真富同时指出,出现新问题、新现象,不等于需要立新法,公权力的介入要适度,立法要有民法思维,应该适当回应产业的正当需求。

保障可持续创新的需求

近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大特点就是,外资巨头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官司越来越多,甚至两家外企之间产生知识产权纠纷,也会在中国打官司。一位参与高层论坛的外企人士告诉笔者,这是因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所有外资巨头的第一或第二大区域市场,也成为了这些巨头角力的博弈场。

以移动通信领域的“系统性技术创新者”高通公司为例,其面向的主要客户群体,已经从摩托罗拉、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转变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目前,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智能手机厂商中,有七名来自中国,这也令高通这样的跨国巨头无法忽视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马克·斯奈德在高峰论坛主题演讲中指出,“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市场从2009年到2014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7%,目前全球最大的5个手机制造商中有3个来自中国。”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与中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高通也非常赞赏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提供的稳定政策环境。高通也承诺,将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在进入中国20多年来,高通协助中国的上下游企业发展,通过其独有的专利授权许可模式,与这些企业共同培育了智能手机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并与手机企业合作发展。迄今为止,高通已与120多家知名中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正是受益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中国手机企业近年来才能迅速崛起,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到强。根据国家知识产权部门公布的信息,2016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手机、通讯企业占据了7席。对比多年前,强大的国际品牌独占中国市场,再到现在,中国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并开始扬帆出海,开拓海外市场。

“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涉及非常复杂和艰难的技术问题,需要高额、长期的投入,并且这些创新活动本身风险很高,大部分研究项目最终不会成功或通过标准化和商业化获得回报。”马克·斯奈德介绍,“高通公司工程师在所有员工中的比例达到2/3。高通每年将20%的税前收入用于技术研发。截至2016年,高通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440亿美元。”因此,对于高通来说,在全世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就相当于保护自己的投资收益。

马克·斯奈德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一种重要机制,这一机制能鼓励所有的相关方进行持续性的研发投入,以便更好地通过创新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中资企业——博森特集团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在高峰论坛上表示时也表示,“好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和保护,不仅是发明人的损失,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损失。”该人士认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短,许多权利人对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能力非常不足,成立旨在传播专利技术、获取商业信息、参与授权许可、得到维权指导的行业知产联盟,或许是改善目前现状的途径之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