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领跑"倒逼多晶新技术产业化 多晶三大瓶颈待解
2017年的光伏圈,单多晶技术路线之争不绝于耳。单晶硅在原有市场占比5%提升至27%后,多晶硅也从硅片到电池乃至组件环节催化新技术尽早实现产业化。
3月28日,一场关于如何提升多晶硅电池及组件效率的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正如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关系一样,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要并行互补式发展。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薄膜电池都是中国光伏产业产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和产品性价比是各自的现实目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会上强调。
单晶降本有方
仅以消化现有产能为目的,盲目扩大应用市场,则失去了激发制造端创新活力的初衷。光伏“领跑者”计划以促进制造端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提升、成本降低尽快实现产业化落地为目标,逐步开辟应用市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王勃华表示:“领跑者计划对于产业技术进步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催化新技术产业化。”
在“第一轮”的领跑中,依靠技术进步,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硅电池组件价格优势显现,这也成为随后引发舆论各路声音的主要诱因。
正是基于单晶硅产品转换效率及成本双重优势的挖掘,市场占有率不断走高,2016年更有多家电池组件企业布局单晶产线,未来高效单晶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众所周知,基于单晶硅高纯的物理性能,高效电池技术更易于实施,然而降低制造成本成为单晶硅系列产品在长晶和切片工艺改良后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最大收获。“在长晶环节,装料从70~80公斤提升到500~600公斤,加之反复注料工艺的作用,极大提升了单晶硅棒的产量,从而降低硅片成本。”隆基乐叶总裁李文学表示。
还是由于单晶硅物理特性,金刚线切片工艺的产业化应用促使单晶硅系列产品再降成本。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英表示:“平价上网对金刚线提出了挑战,其中关键步骤是硅片制造环节降低非硅成本。也就是说推动金刚线技术进步,对光伏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成本得到控制,单晶硅在高效、双面、以及跟踪系统等新技术叠加方面如虎添翼。隆基股份总裁助理、系统集成总监邓良平表示:“从目前的高效组件技术来说,高效双面组件利用背面反射和漫反射提高系统发电量,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度高,适合大规模量产,将是未来提效、降本的趋势。”
根据各种地面条件下双面组件发电增益的试验,结果表明:双面组件根据应用环境不同能增加发电量5%~30%。这样的背景下,高效双面发电组件与平单轴结合,降低LCOE效果更好,资源禀赋好的地方甚至每千瓦时可降低0.06元~0.07元,尤其适合光伏的“领跑”和“超跑”项目。
据了解,目前隆基乐叶等主流组件厂商都有P型双面PERC布局,后续将逐步转入量产。从技术特点来看,PERC电池量产领先的企业后续逐步介入的可能性更大。随着组件发电量以及可靠性的全面验证,后续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
多晶三大瓶颈待解
面对单晶硅的强势进入,多晶硅企业积极应对。
有着单、多晶两种产线布局的晶澳对多晶硅技术发展并不悲观,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总监钟根香表示:“多晶硅有些技术正在探索,还没有形成定论,给些时间,多晶硅的一些技术路线或许可以走通。”
对于多晶硅电池能否尽快地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并加快发展速度将成为近几年内行业关注的焦点。
王勃华表示:“在多晶硅的发展历程中,金刚线切割+黑硅技术能不能如期的产业化,如期的顺利推进;高效能的多晶铸锭技术将怎样发展;多晶PERC电池技术效率瓶颈在哪,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业界认真的加以研究和探讨。要在技术创新上下更大力气。”
保利协鑫首席执行官朱战军表示:“最近一两年单晶技术在成本控制上取得重要进步,给多晶产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技术进步,包括投料、产出,来自单晶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据了解,保利协鑫今年在技术、资本融合上发力,适时会推出新品,产品将在转化效率、成本上进一步接近单晶。同时,还要拓展性的应用多种先进高效技术,缩小与单晶的效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