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1(2017)》在京发布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蒋涛)23日,《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1(2017)》(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公开,呈现出裁判文书实现了从送达当事人到社会共享等五大趋势。
当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发布会,发布该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法院已具雏形。全国3520个法院、9277个人民法庭和海事派出法庭全部接入法院专网,部分法院率先实现案件卷宗随案电子化并上传办案系统。当前,借助法院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中国法院的司法透明度得到全方位提升,实现了审务信息的网上公开、裁判文书的社会共享、流程信息的主动推送、法庭审理的远程可视以及执行信息的阳光透明。
具体而言,蓝皮书指出,审务信息实现了从上墙公示到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实现了从送达当事人到社会共享;流程信息实现了从无处查询到主动推送;法庭审理实现了从剧场公开到远程可视;执行信息实现了从局部曝光到全程透明。
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裁判文书超过2550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47.2亿人次。
对于打击“老赖”,蓝皮书称,各级人民法院将执行工作与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相结合,利用本地信息平台公开被执行人信息、限制出境、限制招投标、限制高消费等信息,推动信用惩戒机制建设。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法院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42万条。
谈及今后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蓝皮书指出六大重点,包括:统一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培养网络思维,提升思想认识;借助云技术,实现均衡发展;业务技术融合,形成内外合力;依托信息化,推动司法公开纵深发展;注重网络安全,确保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