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汽车22.71亿元“大手笔”或打水漂
华泰汽车入股一事可能出现三大变化:1、曙光集团赔偿资金给七里港集团,继续将股份卖给华泰汽车,从目前来看这一道路十分渺茫;2、赔偿七里港集团后,华泰汽车也将就此终结交易;3、曙光集团继续履行七里港合同,华泰汽车出局。无论哪一个选择对于华泰汽车而言都是败笔。
2月8日,曙光股份对外发出公告,称其大股东曙光汽车集团接到民事诉讼,原告七里港集团在华泰汽车之前就与曙光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但是曙光集团随后又与华泰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七里港集团认为曙光集团违诚信原则,要让曙光双倍返还原告定金。
这一诉讼无疑将两家整车生产企业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七里港集团为何认为曙光集团违诚信原则?这桩看似平淡的民事诉讼背后,曙光集团究竟为何前后不足一天连续签署两份股权转让协议?华泰汽车收购一事或将再起风波。
曙光集团“一女嫁二夫”多赚华泰5亿元
曙光股份对外发出的公告中显示,早在2016年12月下旬,曙光集团就与七里港集团达成一致,曙光集团同意以20亿元价格受让上市公司曙光股份的1.1亿股普通股股票,双方并且起草了《股权权转让框架协议》。
2017年1月11日,七里港集团和曙光集团正式在草签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上盖章,在协议中,双方约定“本协议于甲方、乙方盖章之日起生效”,这也就意味着这份框架协议得到了双方的认可,正式生效。
按照框架协议约定,2017年1月12日,七里港集团向曙光集团支付了2000万元合作定金。
但就在当晚,曙光股份并未发布有关于七里港集团的股权转让公告,而是对外发布了份发布“关于大股东签订《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暨控制权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该公告披露:被告又与案外人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12日也签署了《辽宁曙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转让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书》。
也正是因为华泰汽车与曙光集团签署的这份股权转让协议书,直接促使早些时候与七里港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法继续实施。记者测算,在前后两次转售中,曙光给华泰汽车的报价明显高于七里港集团,而其从中将多赚超5亿元。
七里港集团认为这种行为明显有违诚信原则,并提起了诉讼,要求曙光集团双倍返还合作定金,以及要求曙光集团继续履行双方签署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
两份股权转让协议究竟有何不同?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曙光集团根本没有对外发布与七里港之间签署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所以只能先从曙光股份新发出的《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大股东诉讼事项的公告》中,寻找曙光与两家企业签署的两份协议不同之处。
首先,两份股权转让协议签署的时间不同,据了解,曙光集团在2017年1月11日与七里港集团签署《股权装让框架协议》,而与华泰汽车签署股权装让协议则是在2017年1月12日,与七里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只相差一天。
其次,在转让的股票数目上也不相同,曙光在与七里港集团签署《股权装让框架协议》中,曙光集团共转让曙光集团所持有上市公司的1.1亿股普通股股票。
而在与华泰汽车签署的协议中,曙光集团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9785.5万股A股无限售流通股股票出售给华泰汽车,曙光集团并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4581.8万股的投票权委托给华泰汽车。在剩余的4581.8万股限售期满后,曙光集团将其中3567.2万股再行转让给华泰汽车。上述转让完成后,曙光集团会继续将其仍持有的上市公司1014.6万股股票的投票权委托给华泰汽车行使。
此外,在转让总价上也不一样,在与七里港集团签署《股权装让框架协议》中,曙光以总价20亿元转让1.1亿股普通股股票,约合每股转让价格为18.13元,与停牌前公司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9.02元相比,股权转让价格较公司近期股价溢价为101%。
与华泰汽车签署的协议中,共转让9785.5万股,转让总价款22.71亿元,每股转让价格为23.21元,停牌前公司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9.02元,此次股权转让价格较公司近期股价溢价高达157.3%。
以此来看,曙光明知股权已售,却在高价地诱惑下再次转卖股份,使得七里港签署的股权协议背离了此前谈判和收购初衷;而在这次看似局外的华泰汽车,在“无辜”的背后,多花出5亿元高价收购,而在这一民事诉讼之后,其收购进展将彻底停滞,原本妄想获得5亿元高回报的曙光集团也身陷“诚信危机”。
华泰入股一事的三个走向
在曙光的这次诚信问题之外,华泰汽车入股的规划也将彻底打破。据了解,华泰汽车入股曙光的初衷是希望借助曙光在客车等商用车层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资料显示,曙光集团主要从事整车、车桥及零部件等业务,拥有“黄海”汽车等品牌,整车产品方面包括客车和皮卡。2016年1-9月营业收入23.31亿元,同比减少1.95%。
华泰汽车近两年来一直推动新能源汽车事业,为此成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直接向华泰集团汇报。在外界看来,由于在传统汽车领域的乏力,这家家族企业在掌门人张秀根的领导下,重新尝试在新能源汽车层面尝试打开局面。
从曾经的辉煌到中间接连丑闻不断,再到今天陷入“诚心收购”的泥潭,作为中国汽车的一个典型,华泰汽车似乎从一开始就缺乏“汽车智商”。
在被现代汽车“抛弃”后,华泰汽车在自主发展的一段时间内走上了“借力打力”的发展道路,以汽车为噱头开始不断进军地产、银行和矿产领域,相反汽车逐渐成为其副业。
2011年1月,民生银行启动再融资方案,华泰汽车集团作为少数两家新引入的股东之一,以12.16亿人民币认购民生银行2.66亿股,但由于华泰汽车,一度曾拿不出现金而被迫出局,这也直接导致另一位老股东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掌舵人史玉柱被迫接手二者认购的7.66亿股。
除了因资金问题,没有完成认购民生银行外,华泰汽车从2000年先后在山东荣成、内蒙古鄂尔多斯、云南曲靖、湖南宁乡、天津“圈地”兴建生产工厂,据统计这几处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已近1.8万亩,在2015年还将计划在河北秦皇岛再建新厂。
如此“圈地”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无疑是扩大产能,如果2015年河北秦皇岛生产工厂按计划落成投产后,华泰汽车的年生产规模将达到125万辆,但如此高产能的背后,与其销量并不成正比,据搜狐汽车数据库统计,2016年华泰汽车年销量仅为7.30万辆。
在此次收购一事出现民事诉讼后,华泰汽车入股一事可能出现三大变化:1、曙光集团赔偿资金给七里港集团,继续将股份卖给华泰汽车,从目前来看这一道路十分渺茫;2、赔偿七里港集团后,华泰汽车也将就此终结交易;3、曙光集团继续履行七里港合同,华泰汽车出局。
从这三项来看,无论哪一个选择对于华泰汽车而言都是败笔,换句话说,华泰汽车花出的这23亿元换回的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此来看,无论转型走向何处,华泰汽车急需补强的仍是“体系”与“汽车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