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租赁有望迎来“共享”热潮
2016年,包括摩拜在内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已经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下载手机APP,随时定位取车,按照时长或里程进行线上付费,用完即停……
相比之下,汽车出行是否也能效仿这种共享模式,推出相关的便利服务呢?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依据个人用车需求和用车时间预订租车的时长,收费按小时来计算,以实现“随取即用”,这种分时租车模式在欧洲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在国内,自2010年分时租赁登陆中国,具体操作模式参考已有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体验式消费需求刺激共享市场
“我已经摇号两年了,还是没有摇到,可有时急需用车,只能租车来用了。”在北京的工作的田先生说,“我有驾驶证,租车就是为了自己开车,不然就去打出租了。”
当下,大中城市的限行、限购政策以及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停车位饱和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购车欲望,同时也刺激了人们对汽车租赁的潜在需求。
传统汽车租赁服务一般分为代驾出租和自驾出租两种类型。从目前来看,自驾市场的潜力愈发显现出来。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以北京为例,每天产生的代驾类订单大约有160万个,而自驾出行订单约有150万个。
事实上,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产业,与传统的B2C(企业面对终端消费者模式)租车模式不同的是,P2P(个人对个人模式)租车也正在颠覆传统的租车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P2P租车模式门槛较低,采取“轻资产”的运作模式,能有效整合社会闲散汽车资源,同时缓解交通压力以及汽车供需平衡。“汽车这种产品购买后便会不断贬值,我很乐意将自己的车租出去,充分利用它的价值,同时也方便其它需要用车的朋友。”一位私营企业主张先生表示。
分时租赁打破传统租赁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示范推广应用规模越来越大,而租赁运营有可能成为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的可行性方案。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将打开共享汽车新纪元。
北京一度用车是主打新能源电动车分时租车的租赁平台,该平台的一位负责人认为,采用分时租赁模式就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只能进行短途代步,一般是同城租赁。而计费按照里程+时长规则进行,相比传统的按天租车模式要更便捷。“用户需要下载APP,登录用户名后进行个人身份证、驾驶证等信息的注册,然后搜索附近网点的可用车辆,通过APP获取电子钥匙打开车门,车钥匙在车里。用完后需要停到目的地附近网点并进行网上付费。”
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模式主要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附近网点,租用停在该网点的新能源汽车,自驾到目的地附近的网点还车,然后根据个人用车需求按小时甚至分钟来付费。这一模式不仅比传统的按天租赁更加灵活,也更有效率,更是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汽车行业相关统计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车年度总销量将达4000万辆,而分时租赁的车辆能够占到1200万辆,分时租赁能够达到的市场规模是8000亿。
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共享平台,通过“自驾+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有望打破“代驾+互联网”的租车模式,成为汽车版的摩拜、OFO。
“共享”仍受制约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价格优势不明显且维修不便,充电设施配备也不完善。所以,即使优惠政策不断推出也收效有限,甚至出现骗补现象,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的普及显然还需要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配合。
另外,分时租赁的推广仍然受到成本与政策的限制。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若要满足消费者就近取车、就近停放的要求,还需覆盖更密集的网点,提供更充足的车源。也就是说,只有用户用车方便,才能促进共享汽车的普及。另外,由于当下新能源汽车指标有限,共享汽车发展速度也大大受限。
总体来看,2016年分时租赁在国内发展迅速,诸多企业纷纷入门分时租赁。例如,截至2016年底,环球车享在全国运行的车辆超过8400辆,入驻23个城市,分时租赁会员超过33万人,车辆平均每天使用时长为2.8小时以上。然而,大多数进入分时租赁的企业仍尚未形成一定规模。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2017年或将成为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优胜劣汰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