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免疫抑制剂市场格局将如何变化?
【慧聪制药工业网】据2016-2020年中国免疫抑制剂行业发展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表明,新一代免疫抑制剂使早期移植器官失功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但同种肾移植长期存活的改善并不乐观。
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日,免疫抑制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了,对于大多数与免疫有关的肾脏疾病,需要针对:1,疾病的急性、慢性的机制去研究,例如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近年来就针对性进行了研究及治疗已经取得了进展。现对2017年中国免疫抑制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器官移植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除了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外,更为有效、安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推出及临床应用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移植免疫耐受机制未能弄清,器官克隆,干细胞移植(从细胞→组织→器官→临床应用)到移植临床实际应用尚需经历漫长的道路,因此,21世纪最初的10——15年,器官移植领域依然是免疫抑制为主的时代,但免疫抑制的发展引入了新概念,新趋势。
2016-2020年中国免疫抑制剂行业发展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表明,新一代免疫抑制剂使早期移植器官失功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但同种肾移植长期存活的改善并不乐观。慢性移植肾失功已经成为影响肾脏移植长期存活的最主要因素。此外,移植受者的感染,心血管疾病,免疫抑制剂尤其是calcineurin抑制剂长期应用造成的肝,肾毒性,移植肾血移植肾血管病变及肝功能严重受损,移植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等诸多问题,给免疫抑制剂的调控提出了新的课题及要求。未来免疫抑制剂研究与应用的趋势:(1)免疫抑制须建立在对免疫应答的充分理解基础上;(2)尽管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细胞内靶分子作用点的不断完善能产生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而无特异的毒副作用,但免疫抑制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应当诱导产生/建立供者特异性耐受状态;(3)新型免疫抑制剂应同时保留宿主对病毒、真菌、肿瘤等抗原的免疫反应功能。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其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csa),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沙利度胺,西罗莫司,咪唑立宾,硫唑嘌呤(aza),雷公藤多苷等。由于免疫抑制剂毒性大,不良反应多而严重,临床一般采用联合用药。ims数据显示,2009年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环孢素占据中国免疫抑制剂市场87%的份额。
免疫抑制剂领域准入门槛较高,目前市场占主导作用的是外资品牌。由于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价格昂贵,除了疗效外,能否进入医保目录显然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关键因素。米芙此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除了疗效因素外,也是诺华公司在该领域苦心经营多年的结果。米芙在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是诺华公司进一步完善该领域产品线的重要步骤,目前诺华在中国免疫抑制剂领域已拥有新山地明、舒莱和米芙三个产品。
众所周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器官移植。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器官移植手术的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就意味着对免疫抑制剂药物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国内一些企业也看到了该领域的可观利润,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跃跃欲试,如华北制药(霉酚酸酯+田可+宜欣可)、海正药业(福美欣+素能)等。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中国免疫抑制剂市场格局将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