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明确“2030年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业”愿景
第四次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之后,中国政府明确了“2030年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业”的愿景。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实施86次发射,以97.7%的成功率排在世界首位。同时,中国在轨卫星数量达到170颗,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当然,航天强国的衡量标准并非于此,白皮书从航天科技工业体系、空间基础设施、创新人才队伍等十个维度描述了这一愿景。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还介绍,未来十年还将发射约100颗卫星。当然,“航天强国”的愿景并非只是国家主场,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民间企业认为:“过去航天领域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力推动,但现阶段及今后,整个航天产业中需要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入,来推动航天科技在商用市场的普及。”
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2015年航天报告》统计,目前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达到76%,原本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正逐渐走向消费市场。“不过,在国内大头仍然是国家大型发射行动、空间站等项目,民间商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崛起的太空互联网
商用航空产业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卫星通信。
白皮书称,未来五年,我国将提升卫星系统水平和基础产品能力,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基本建成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
就在12月18日,美国卫星互联网初创公司OneWeb获得软银集团10亿美元投资。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计划通过约700颗小型低轨道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高速通讯网络,该网络预计在2019年开始提供服务。这家公司成立之初,包括高通、空客、可口可乐在内的巨头已经向其投资了5亿美元。
OneWeb的主要目标是为全球所有人群提供等同于4G质量的语音、互联网接入服务。而这是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无法实现的。根据ITU统计,目前全球联网群体约30亿人,尚有40亿人口属于“未联网人群”,这些人口地区的经济水平并不足以支撑需要庞大投资的地面光纤、基站通信系统,部分区域也是无法实现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
30亿的联网用户支撑了全球巨大的通信市场,而一个可以覆盖70亿人口的卫星互联网,吸引的不只是OneWeb.2012年开始,Google、Facebook先后发布热气球、无人机等未来项目来实现全球网络覆盖,但随后二者均开始部署卫星互联网项目。2014年外媒即有爆料称Google初步投入10亿美元发射180颗卫星,而Facebook此前已经计划发射大型卫星为非洲提供互联网服务,但这颗造价约2亿美元的卫星在2016年9月Space X的发射事故中损毁。当然,Space X公司也计划发射700颗卫星建设卫星互联网。在此期间,韩国公司三星发布论文,称通过4600颗卫星可以为全球人口每月提供200G流量。
中国商用发射环节薄弱
不过,不同于国际巨头的蜂拥而至,国内的科技巨头中,仅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宣布与航天一院在2017年联合发射“聚划算号”电子商务卫星。暂无巨头发布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或者投资计划。
“小型低轨道卫星国内已经有很多机构、企业可以制造,但发射一直是短板”,一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人士告诉记者:“国外提供卫星发射服务的几乎都是民营公司,商用服务很成熟。但国内都是国企,且定位就是服务于国家大型卫星的发射项目,极少专门发射小型卫星,小卫星做出来却发不上去,顶多是有富余运载的时候搭载小卫星。”
事实上,国内包括长光所、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清华大学等在内的企业、机构均可研制生产小型卫星,且有欧比特、天仪研究院等民营企业进入卫星运营产业。但商用火箭发射服务,一直是国内航天市场化的薄弱环节。
2014年,国务院已经发布60号文,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中国卫星商用发射、应用领域。不过,直到2016年2月,航天科工集团方始成立首个民用发射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已经开始承接订单,航天科工集团的快舟火箭将发射民用卫星。此外,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也于2016年10月揭牌,进入民用市场。
此外,2014年-2015年期间,翎客航天、零壹空间等民营火箭发射公司相继成立并获得投资。其中,零壹空间于2016年10月宣布获得1亿元融资,该公司计划于2018年发射火箭。
“除了民用发射服务薄弱之外,我国的发射场也不具备支持航天市场商用化的环境”,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民用卫星发射,得先找有关部门协调发射场,不能通过市场手段解决。”该人士介绍,“不只是国内一带一路国家也都有小卫星发射需求,中国可以给这些国家提供服务。”
白皮书发布会现场,吴艳华也表示,商业发射场、商业测控等领域问题,我们都在深化论证,也是持开放支持的态度,这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