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积极财政政策最大空间是给企业降成本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题:明年积极财政政策最大空间是给企业降成本——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
新华社记者韩洁
时值年末,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的呼声不绝于耳。
展望2017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背景下,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大发力空间是要真正给企业降成本,但应走出减税捆绑增加赤字的惯性思维。
“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路。”高培勇说。
宏观调控政策要学会“新瓶装新酒”
“我们判断2017年我国经济增速依然处在下行状态,有触底迹象但不能说已经触底了。”谈到明年经济增长预期,高培勇如此说。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这一重大判断。
高培勇认为,今年一大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各方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趋向一致,对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和判断有了一定基础。但仍要警惕“表面承认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但认识水平不到位,仍停留在经济旧常态”现象。
“以往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大家都会全力以赴解决问题,但当对新事物不甚了解甚至规律把握不够透彻时,往往习惯于操弄原有的那套办法去解决新问题新矛盾。”高培勇说,现在的问题不能说是“新瓶装了旧酒”,而是想装新酒,但当对新酒不甚了解时不由自主就拿起旧酒。
“必须认识到当前我们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旗帜下从事宏观调控,能不能走出一条不同于经济旧常态、不同于以往凯恩斯需求管理宏观调控的新路来,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他强调。
高培勇表示,如果能把握好这一点,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新思维实施宏观调控,未来政策仍有很大发力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降成本仍有空间但不能走捆绑增赤老路
2016年,仅营改增带来的减税就超过5000亿元。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降低宏观税负;11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明年要按照政府过紧日子、更多为企业发展减负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
对此,高培勇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很大,最大的空间在于给企业降成本。“政府要把立足点放在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制度成本和税费成本上。”
他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必须让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落脚点既落在需求更落在供给,既有利于逆周期调节,又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如果按原来的思维惯式,财政政策很大程度上已走到尽头了。比如减税与增赤字一直如同孪生兄弟般被捆绑在一起,只要涉及总量性减税,增加财政赤字几乎是减税的唯一归宿。但如今为扩大需求,我国财政赤字已经上升到占GDP3%,而且按全口径计算实际赤字率更高。”高培勇说。
高培勇表示,用扩大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支撑政府减税降费,无异于以往扩大需求、刺激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绝不是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税降费措施。同时,单纯以增赤字办法为减税“埋单”,不仅减税本身难以持续,而且蕴含财政风险。
“在供给侧发力给企业减税降费,应走出减税必然捆绑增赤的惯性思维,将减税与财政风险通盘考虑,归宿最终落在削减政府支出上,牢牢守住不发生财政风险的底线,这才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周全之策。”高培勇建议。
政府过“紧日子”还有压减空间
高培勇认为,当前尽管仍须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仍要以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为条件实施稳增长和扩内需,但绝不意味着没有削减政府支出的空间。
他指出,中央实行“八项规定”以来,公务消费等方面的支出规模得到了极大压缩,但有些削减是相关部门各项支出之间此增彼减的结构性调整,未来有必要削减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支出“基数”。
此外,当前高达数万亿元的财政性存款、更大规模的机关团体存款等也有空间压缩。而现实中一些单位部门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有之,为花钱而花钱的现象也有之,经过甄别、筛选、清理,其中的相当部分也可作削减预算支出“基数”处理。
“本着精打细算、须过紧日子苦日子的精神,实现减税与政府支出的同步削减并非没有可能。”高培勇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减税,应当也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减税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