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12-08 11:10:00

 

来源:

一个时期以来,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产生的诸多变化给医药工业生产经营带来了空前的挑战,行业面临的困难不容小觑。“当前,医药行业运行总体上处于底部调整区间,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并存。”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吴海东日前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表示,尽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工业继续实现平稳增长,并呈现出较好的运行质量,但还是希望医药企业能够下大力气,苦练内功,顺利攻坚克难,爬坡过坎。

稳中有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7%。1-9月份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3.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位列12大工业行业之首,也是12大工业行业中唯一的增长超过两位数的行业。

吴海东表示,前三季度医药行业运行质量高,医药行业十三五开局良好,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做出了贡献。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主营收入同比增长9.02%,利润同比增长12.22%。吴海东表示,今年1-9月份的数据全部好于2015年全年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前两项指标都是个位数增长,而今年1-9月份我国医药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和主营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已呈现出稳中有好的态势。

和君医药医疗研究中心陈建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工业稳中有进主要得益于新医改深化,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进行,县级医院医药市场焕发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同时,受制于招标、限价政策影响,经过2015年镇痛之后,部分原本进行医院销售产品的企业,调整经营思路,转变营销模式,转战零售市场,带动了零售市场规模增加,从而抵消了部分医院市场销售增速下滑带来的整体规模下降;另外,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制药企业纷纷涉足,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高毛利行业的进去,一方面提升了企业收入规模,另一方面助力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制药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由单一追逐规模成长,到更强调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稳中有难

尽管如此,吴海东也指出,中国医药工业稳中有好的同时也稳中有难。

从当前行业角度来看,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新医改步入深水区,医保红利逐渐消失,医药行业面临的增长压力可谓前所未有。加之,医药行业新政新规频出,诸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营改增、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医保控费等,同时行业监管趋严,食药监系统抽检、GMP/GSP飞检常态化。与此同时,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健康需求旺盛、创新创业活跃、资本投资火暴、政策鼓励发展,也对医药工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于一些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而言,更是疲于应付、苦不堪言。陈建国说,传统商业模式和增长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转型和升级将是医药企业面临的重要战略命题。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药工艺核查等,对于制药企业生产技术能力提出新的考验,过往一味追逐收入和利润增长,现今研发技术能力孵育不足的企业也将面临淘汰。而两票制等制度的实施,企业面临营销模式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对于企业税务筹划、渠道管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产经营企业转型过程中同样面临思维方式的转型和升级,由过往关注横向拓展增加产品和服务,做大企业规模的产品思维,逐步向不仅考虑横向拓展,还会考虑纵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话语权的产业思维转变,最终升级为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产业布局、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产品+服务”,“线上+线下”一站式的健康解决方案的产业生态思维。

此外,医药电商盈利难题仍未解决,利润率呈现负数。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第28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去年医药电商平均毛利率为17.6%,平均费用率为23.1%,据此推算平均利润率为-5.5%。

根据阿里健康公布的截至2016年9月30日共计6个月的中期业绩,实现营收0.55亿元,同比增长220.0%,归属于母公司拥有人为亏损约1.02亿元。实际上,阿里健康的亏损只是医药电商集体境遇的一个缩影。从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库查询到,截至11月27日,共有598个医药企业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去年底该数量为529家。但真正盈利的只有寥寥几家。

需多角度发力助力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医药企业反败为胜唯有战略转型与升级,从行业优秀企业发展视角出发,大体上有3个方向。第一即科技创新,国际化。回归制药行业本质,聚焦目标市场,通过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培育重磅产品,打造良性发展产品梯队、对标国际化,完成产品、技术、人才和管理提升。第二即并购重组,资源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资源、改进产业效率,建立产业位势,推动企业快速成长。第三即布局大健康,提升战略空间。以垂直社群为核心,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医药、医疗和健康管理的总体事业布局,打造平台化、生态化的企业,导入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和激励机制,为目标消费者提供系统的健康解决方案。

医药企业在目前时期,要苦练内功、渡过难关,“首先要基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研发战略,进而创新研发模式,提升研发能力。”史立臣表示,制药企业应敞开怀抱,拥抱未来,在原有自主研发基础上,强化对外合作,加强与优秀研发公司、CRO公司、科研院所的合作,尽快提升自身研发实力,提高研发效率。特别是随着CRO行业快速崛起,大量有实力的CRO企业涌现,为制药企业研发对外合作提供了更多选择。

同时,提升生产质量管理能力,强化成本控制水平。国内制药企业绝大多数为仿制药生产企业,同时医保控费、“二次议价”等政策实施,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大多数制药企业生产管理仍然较为粗放,成本控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精益生产理念近些年在国内的传播,医药企业更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不断通过技术升级,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另外, 营销模式创新,强化营销管理能力。新形势下,企业需重新规划全国市场布局,强化核心市场打造,由抢占全国、广撒网式的粗放营销模式,向重点市场聚焦,配置资源和能力,精耕细作而转变,提升企业区域市场绝对话语权。区域市场竞争将是未来制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强化资本经营意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对外扩张。强化并购后整合能力,随着行业并购整合的增加,并购后整合能力将是企业并购赛跑中能否取胜的关键。”陈建国补充道,重新梳理企业资源和能力,聚焦目标人群、目标终端或渠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重构企业发展生态系统,企业平台化、生态化转型升级。进而整合行业优秀人才。以人才为本,由经营业务转向经营人才。为人才服务,为人才发挥价值创造条件,是医药企业向前发展的根本所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