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生鲜电商基调全变 经营看毛利重视品牌培育

2016-11-01 20:11:00

 

来源:

无论哪一个领域,只要曾被资本揠苗助长,发展到某一阶段后都会面临不少问题,如电影、专车、020等。生鲜电商没有例外,资本热捧下曾有过一段非理性繁荣,但进入2016年,整个行业被寒冬笼罩,死伤一片。

今年以来,生鲜电商死亡名单中已有美味七七、青年菜君、果食帮、爱鲜蜂等一众知名平台。自此,生鲜电商的发展基调已全然改变,不再像从前那样忙于扩张、补贴,而是更注重可持续能盈利的商业模式。

生鲜电商曾被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资本热情高涨、蜂拥而至。平台在资本助力下,开始低价补贴玩起价格战,推高交易规模及圈住用户,以获得下一轮融资。然而资本寒冬不期而至,生鲜电商资金链断裂,难以维持周转运营,一场倒闭潮在所难免。

资本迅速褪去,让各平台不得不收缩战线、放弃价格战。尽管交易规模大幅缩水,且用户流失惨重,但为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不得不进行痛苦地调整。

如今,生鲜电商已基本停止补贴,转而向高客单价、高毛利率方向发展。对交易规模及用户数同样不再过多关注,取而代之的是看毛利。

整个行业发展趋于理性后,生鲜电商迈入了下一阶段,即朝着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品牌品质的良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向上游产地延伸,实现差异化竞争。

虽然生鲜电商至今寒意逼人,但也不能认为其全无出路,仍还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只是前几年发展过程跑偏了。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止到2015年底,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62.6亿元,同比增长87%。未来几年内,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增速,明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434.9亿元。

另一方面,目前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不到2%,与3C类的15.6%、服装类的14.3%等相比差距明显,可增长空间巨大。

生鲜电商之所以难以发展壮大,原因很多,包括农产品标准化低、冷链物流要求高、消费习惯未形成、同质化严重等。在破除重重阻碍后,生鲜电商的发展仍值得期待。

特别是京东、天猫、国美等巨头加入,有利于生鲜电商上下游的发展完善。但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其他中小型平台需提高自我造血能力生存下来,才能在生鲜电商中分得一杯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