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框架?
一个财政部的朋友问老红:各国都很重视光伏产业,美国也有税收抵补政策,我们也在进行一些政策探讨,你有什么建议?
做为一个一直在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不停呐喊的人,老红听到朋友的话自然高兴,可是总觉得有些事儿没想明白,在整理了思路之后,和朋友做了如下的沟通:
从人类未来生存环境角度说,怎么扶持光伏产业都不为过,中国光伏产业更是值得扶持。从财政部扶持光伏产业角度说,也不用先想新的扶持政策,如果能想明白如何将目前已经欠可再生能源的550多个亿的补贴款项尽快补上,并且保证从今往后国家的补贴承诺都能按时、按量兑现就已功德无量!
谈到中国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老红以为,当前不缺少国家对光伏产业的高度重视,缺少的是总体设计和更加精准导向,缺少的是落实。
没有光伏政策的扶持,就没有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并不意味有政策、政策越多就越好。从根本上说,政策与市场本身就是矛盾的;从技术上说,政策落实的不稳定和导向的不精准严重不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
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框架?
这个框架应当是:一个基础,两个导向,三个重点。
一个基础是:政策的持续和稳定,这是所有产业政策的基础。德国光伏补贴政策的变化过大带来德国光伏产业的起伏过大,一定难言这个光伏政策是成功的。10月17日网上传出国家电网突然宣布停止对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垫付,必将重创资本的积极性,从而重创正在形成的光伏发电合理供给格局。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过程,更是天量资本持续进入的过程,资本是趋利的冷血动物,光伏政策落实的不稳定必然导致投资收益模型的不确定,最终导致资本进入的不确定。
两个导向是:市场化,国际化。
市场化——政策与市场应当是矛盾关系,也可以促进关系,一定不是非此即彼。当前不断热炒的“林(毅夫)张(维迎)论战”,只证明媒体人吸引眼球成功,不证明孰是孰非。光伏发电的所有优点只能通过市场化竞争能力来体现,努力完善市场化环境的政策一定有利于提高光伏发电市场化竞争能力,这应当成为制定光伏扶持政策的根本导向。
国际化——国际化导向即市场化导向,因为发达国家的光伏发电市场化环境一定优于我国。更何况中国光伏加工业天生具有国际化基因,保持这一基因、进化这一基因,无论是促进光伏从生产大国到强国角度,还是促进光伏产业国际化就是促进市场化角度,都应当成为制定光伏扶持政策的重要导向。
三个重点:引导技术进步,引导规模化发展,培育与化石能源平等竞争环境。
技术进步——加速光伏发电市场化进程的核心是技术进步的道理路人皆知,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当前光伏产业一个现象:已经可以量产的高转换率太阳能电池却未能规模化进入市场。这是市场的选择,但一定不是正确的选择,通过政策的引导作用,让所有先进技术加速进入市场,应当成为光伏扶持政策的重点之一。
规模化发展——规模化、自然垄断化应当是光伏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和融资倾斜的政策,让规模已经大的光伏企业更强,让规模目前不大但有未来的光伏企业加速变大,应当成为光伏扶持政策的重点之一。
与传统能源平等竞争的环境——2015年光伏发电已经占据我国发电总量的0.7%,这一比例将快速扩大,这意味着与化石能源发电的竞争就将开始。这种竞争是不合理的,也是一定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但是是回避不了的。此时培育一个有利于光伏发电与化石能源发电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应当成为光伏扶持政策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