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透析东北地区的前世今生:“资源诅咒”与“涅磐重生”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徐剑在《白山黑水》中写道,7000多年前,秦开戍边之前,便有了新乐文明。辽河孕育了红山文化,与长江、黄河并行,辽河也孕育了太阳鸟和青铜剑,只是不像关里人那样把历史写在纸上,刻在碑上,而是消解在人们的血肉里、魂魄里。
东北人用旷达、豪放和诚恳,谱写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个热血激昂、豪迈壮烈的篇章,这里新鲜上演的,是老国企从辉煌到衰败,再到东山再起、再创辉煌的故事。
扑克投资家将带你从地缘到历史,深度透析东北地区的前世今生,期待它从资源的诅咒走向涅磐重生。
东北,不单是经济,更是地缘
在谈东北之前,就不得不提到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由来已久的“关外问题”。
隋唐之后,俄罗斯力量由西而东, 北方草原马上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压力也从西北逐渐地被俄罗斯挤压到东北。中原王朝原来面临的西北“塞外问题”逐渐转为“关外问题”。中原王朝跨过山海关,大幅向东北平原北推,这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生产,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东北诸部的崛起。此后,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位势隆起,由此造成的“关外问题”对中原政权形成日益严重的压力。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起至宋,东北辽金已成势力。
与此相应,中原王朝的国都也从西部陕西长安,经河南洛阳东移至北京;中国地缘政治的中心也相应地从“中原”移至“华北”。隋炀帝、唐太宗均意识到却无力解决这样的压力,而明朝和民国则在来自关外东北的重压下垮台。
“唐宋门户之祸与国始终。”尽管历史进入20世纪,但“关外问题”--这时已转变为东北亚问题--仍对中国政治稳定具有生死意义。1937年3月,毛泽东在《祭黄帝陵文》中说:“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这是说琉球、台湾和朝鲜半岛唇齿相依的关系;但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战后窃取中国台湾、1910年全面占领朝鲜半岛、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诸事件所展示的连贯逻辑同样表明:“三韩”不保,中原为墟。
朝鲜半岛是中国,当然也是俄国,在东方安全的重要屏障:此门洞开,且不论由此可能造成的中国东北动乱及其对中国工农业经济的影响,仅从地缘政治上及近现代历史经验看,更会直接威胁中国京畿重地,并对中国的整体稳定造成重大冲击。
不仅如此,东北亚问题还与中国大西南的战略形势有直接的关联。历史上真正能对中国大西南安全产生重大压力的方向--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屏护及中国在几乎陡直的喜马拉雅山地中所处的居高临下的地势--较少地来自南方印度洋,而更多地来自东北亚。
从隋朝至明朝再到民国的颠覆国家的力量一直都是沿着这条线越推越大的。比如清兵入关、日本从东北入侵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拿下东北、挥师过江后国民党在大西南的纵深布局等都促成了大西南的战略地位及其相关通道的战略需求陡升;而1960年代初的中印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以及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又不能不是美国对新中国东部越逼越近的海上封锁继而介入越南内战4以及中苏“珍宝岛”冲突后的联动结果。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