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十三五”期间,推动出台《上海社会救助条例》、创建16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探索“网上捐赠”和“联合劝募”等新兴捐赠模式、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16万张左右……近期,《上海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透露了上述消息。
规划系统阐述了上海“十三五”民政改革发展的6大工作体系,6大重点项目,15项核心指标,29项主要目标任务。
探索新兴捐赠模式
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上海民政事业将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和社区综合减灾体系建设。
首先是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加快本市社会救助地方立法进程,推动出台《上海社会救助条例》。到2020年,本市低保、低收入家庭住院医疗救助取消封顶线,自负医疗费救助比例不低于90%。同时还将完善和优化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及流程。
其次,将完善社区综合减灾体系,构建包括风险管理、救助准备、应急救助、灾后救助等一体化减灾救灾综合业务平台,创建16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进市级防灾减灾体验馆建设,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十三五”期间,上海民政部将推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慈善事业推进机制。民政部还将完善市、区、街镇、居村四级经常性捐助网络,进一步推动经常性社会捐助点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积极探索“网上捐赠”、“联合劝募”等新兴捐赠模式。
养老床位将达约16万张
“十三五”期间,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体系也是民政事业的另一大主要任务。
首先将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上海将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16万张左右,重点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料护理服务。按照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千人的规划要求,兼顾服务半径,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同时还将大力发展各类社区托养机构,推广“长者照护之家”,到明年,实现全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的街镇全覆盖;新建4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完善社区老年人助餐布点及服务。
另外,上海还将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到2020年,全市养老护理员总数达到9.8万人,其中,持有国家资格证书的超过30%。
同时,还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支持,推动规模在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普遍设置内部医疗机构。积极应对失独老年人养老照护需求,探索有针对性的服务供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