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PPP投资总额超10万亿 社会资本退出制度有待完善

2016-08-16 10:35:00

 

来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2015年的5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初步确定了PPP模式和融资支持的制度框架。自此,PPP发展迎来了新的局势。PPP项目从应用领域到可运用的金融产品工具,从国内到国外实现了全方位的扩围。

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PPP模式储备项目达9285个,总投资超过10.6万亿,其中已落地项目的投资额超过1万亿。

“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示范项目落地率已达到48.4%,在落地项目中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率为45%;目前财政部正在与其他20个部委联合开展第三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财政部党组成员、财政部副部长、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在2016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给出了中国PPP项目的落地的最新进展。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为求速度而引发的负面问题也正在浮出水面。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所带来的政府债务风险正在加大,此外,社会资本退出制度也有待完善,配套的金融工具创新亟须跟进。

PPP扩围

目前,PPP的应用领域已经扩大到能源、交通、市政、环保、医疗、养老、教育等19个经济领域,并在传统单一的使用者付费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付费和混合付费两种方式,同时初步建立了"法律+政策+指引合同标准"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

“财政部已推出两批、232个示范项目,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示范项目落地率已达到48.4%,在落地项目中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率为45%;目前财政部正在与其他20个部委联合开展第三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史耀斌介绍称。

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是目前改革的短板,有洼地就有机会,这一领域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潜力增长点。PPP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供给方式,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激励社会资本公平竞争。

在政策支持方面,此前已经设立了总规模1800亿元的国家PPP融资支持基金。“截至2016年7月底,中国PPP基金已经签约7个PPP项目,参与投资55亿元,引导投资规模821个亿,发挥了财政资金撬动和引导的作用。”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融司司长孙晓霞说。

此外,借助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强化PPP项目的国际合作也是PPP扩围的应有之意。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指出,2015年中国的企业已在新丝路上49个国家进行了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48亿美金,这也代表着这一投资额度占有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八分之一。

史耀斌指出,未来PPP落地扩围应提高国际投资者参与度。“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中国PPP制度对外推广交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市场。”史耀斌表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拟采用PPP模式的储备项目已达9285个,总投资额预计超过10.6万亿,其中已落地项目的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

问题仍存

PPP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负面问题。

不可否认,近期一些地方为了加快上项目的速度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事件”不可避免地将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孙晓霞指出,从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各方反映情况看,PPP项目顺利实施与配套政策是否健全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土地价格融资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然而这些协调难度大,短期内出台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融资过程中,社会资本退出难也成为PPP规范发展的一大阻碍。部分地方政府侧重准入的保障,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化退出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安排,导致社会资本退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与国际资产相比,在PPP项目运用上也不够,社会资本难以用金融创新工具实现退出,从而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

对此,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指出,未来应该针对PPP项目的不同阶段创新提供不同形式和属性的金融工具。

一方面,不断拓展开发性、商业性信贷支持和发展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一系列针对项目现金流的金融产品创新或固定收益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股权、债权、贷款以及基金的结合、保险资金等达到全方位参与。“在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票据等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加强依托项目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真正实现破产风险隔离,而不是回归到依托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融资模式。”纪志宏强调。

作为支持社会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的新型领域,人才匮乏也成为PPP掣肘点之一。目前,缺乏真正熟悉PPP政策和业务的人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部分从业人员缺乏项目运作经验,操作能力相对不足,在项目谈判的过程中甚至难以与社会资本对话,特别是PPP项目需要开展绩效考核,需要对项目产出和成本精打细算,但目前缺少既熟悉行业标准和成本核算,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