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新华社英文版评论:中国不会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

2016-08-11 17:21:00

 

来源:

新华社英文网站昨日刊文指出,中国不会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除非经济出现实质性的改变。频繁降准和降息的激进宽松不仅会引起流动性过剩,也会抑制中国去产能和刺破资产泡沫的努力。

澳联储、英国央行和新西兰联储陆续降息,但新华社的社论打破了全球宽松环境下投资者对中国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此前不乏预计央行年内降息的预计。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中提到“抑制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离不开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今年上半年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高速增长,但民间投资却不断下滑,资金的脱实向虚成为监管部门忧心忡忡的重要问题。

人民银行发布的本月初举行的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新闻稿中,相比上年座谈会,关于货币政策的部分删除了“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并大篇幅强调“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特别强调货币政策未来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次提到“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降低宏观税负”,这与前期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到的挤泡沫一致。九州证券邓海清认为,从各国经验来看,资产价格泡沫一定离不开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就中国现状而言,这意味着央行不能过度放水,特别是在已经出现“资产荒”的情况下。

新华社评论提到,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整了流动性,在保证足够货币供应和维护稳定利率方面起到了效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没有理由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方向。

而另一方面,更进一步的宽松还会导致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上升。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月一度跌破6.70关口,刷新逾五年来最低水平。新华社评论指出,人民币兑美元年内已经贬值2%,考虑到英国退欧公投后的美元走强,未来进一步贬值的压力仍存。

摩根士丹利也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相信政策制定者一直努力在三元悖论中找寻平衡——浮动汇率,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政策独立。中国央行需要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有所下跌来维持利率政策的自主性,但贬值的幅度需要小心控制,以防贬值预期上升下的资本外流加速,带来国内流动性告急。人民银行今年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警告,过度频繁的降准会向金融系统注入过多流动性,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所以这意味着,央行或许已经转向谨慎,并将放慢货币宽松的脚步来减轻资本外流压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