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值凸显 国内企业掘金BMS还需跨过几道坎?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产销量增长迅猛,随之,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作为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监控管理中心,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必须对电池组的温度、电压和充放电电流等相关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必要时能主动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各单体电池,防止电池组出现过充、过放、温度过高以及短路等危险。
可以说,BMS在保障动力电池安全和提高电池寿命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也曾说过,“没有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包就是一枚炸弹”,BMS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BMS市场价值凸显
据国联证券预计,2016-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用BMS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9亿元、36亿元、45亿元,平均年增长率可达到27%。此外,按照我国相关规划,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要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 万辆。随着后续市场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逐步放量,BMS的价值将逐步凸显,市场也有望迎来爆发期。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附属产品,BMS的发展历程不过短短十几年,但在这十几年间,国内BMS生产企业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100多家的规模。这些企业主要分为三大类型:整车厂商,动力电池厂商,独立的BMS生产商。其中,整车厂商生产的BMS装机量约占总量的28%,动力电池厂生产的BMS装机量份额约为12%,专业的BMS厂商约占据60%的份额。
掘金BMS还需跨过哪些坎
国内众多电池管理系统(BMS)厂商中,多数为民营企业,目前市场已呈现出非常激烈的竞争态势,而BMS企业想要随行业发展东风分得一杯羹,还需要跨过多道门槛。
技术门槛:产品性能与国际一线厂商还存在差距,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外盛行的BMS产品多采用主动式均衡功能设计,因此全球主流电动车的BMS多采用该模式。主动式均衡设计有“无损均衡、能量利用率高”等特点。对比国外,国内市面上多为被动式均衡设计或者不带均衡功能的设计,这些产品价格低、功能简单,但电池安全上存在隐患。近两年来社会上出现的新能源汽车“自燃”、“虚假续航”等问题,和不使用BMS技术或使用劣质的不成熟的BMS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国BMS企业想要是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还需要尽快提高自身技术。
行业标准门槛:暂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良莠不齐。过去,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BMS系统的行业标准,这也导致我国的BMS生产企业比较纷杂。在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对电池和汽车理解不够深刻,设计的产品可能会存在不足,生产出的BMS产品良莠不齐。好在日前有消息传出,国家正在制定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相关标准,有望下一场规范行业生产的“及时雨”,规范BMS的行业生产标准,保障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有助于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人才门槛:国内BMS专业人才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目前国内从事BMS的专业人才储备少,企业不得不花费物力财力专门培养一批人才,而培养的方式,一种是培训新人,一种是再造其他行业转型人才。据相关公司透露,培养一个专业BMS工程师的周期少则半年,长则耗费一两年。在这期间,除了培训相关的BMS原理、制造等理论和技术,公司还必须从头至尾地向这些新人教授汽车行业的运行模式、制备标准,对BMS生产商来说,前期投入的时间、人力成本很大。此外,由于人才稀缺,BMS生产商经常被挖角,造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现状。
电池中国网认为,作为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重要途径,BMS的品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的推动下,BMS更是直接关乎大众消费群体的安全。我们期待BMS国家标准能尽快制定出台,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技术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而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产品则是技术的最终体现。相关企业想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还是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